回主選單 獨家專訪裕珍馨 從美食到文化的傳承 大甲名產「奶油酥餅」的由來 大甲名產「奶油酥餅」的傳奇 奶油酥餅的故鄉-裕珍馨

 

 

  大甲媽祖廟 - 鎮瀾宮,自清雍正十年(西元一七三Ο年)建廟以來,已有二百餘年歷史。隨著時代的變遷,鎮瀾宮從大甲地區五十三庄信仰與商業中心,成為全省性宗教文化活動重鎮。兩百多年來,「大甲媽」庇祐無數大甲在地子民,也安慰了許多遊子的心靈;「鎮瀾宮」則隨著時代脈動香火日益鼎盛,也帶動了大甲地區的繁榮。大甲三寶之一「奶油酥餅」的聲名遠播與「奶油酥餅的故鄉」 - 「裕珍馨」的成長,則是一頁最佳的見證。

 

  民國五十五年,「裕珍馨」創立人陳基振與劉雪娥夫婦,在媽祖靈籤與連六次允杯鼓勵下,投入完全陌生的糕餅業,開始了「裕珍馨」與「奶油酥餅」的傳奇。由於地處僻巷,成立初期,曾經歷過以高薪卻請不到師傅,與三天只賣掉半條土司的困境,在無人看好的情況下慘淡經營,卻不曾興絲毫退意,只因對媽祖最初允杯的信賴。

 

  當年,由於場地狹小,剛出爐的酥餅常置於媽祖廟「金亭」旁的榕樹下冷卻,四逸的餅香吸引了香客,也開始了「酥餅」的零售。多年後的今天,許多中年以上的香客,每年到大甲進香,總會再到「裕珍馨」的「廟邊店」買「奶油酥餅」,除了對媽祖的虔敬與餅香眷戀,或許,也有一份對逝去歲月的懷念吧!

 

  民國六十八年,媽祖廟整修改建,施工阻絕了聯外道路,為了生計,「裕珍馨」走出陋巷,於民國六十八年十二月在大甲鎮蔣公路成立了第二門市。改建後的媽祖廟吸引了更多外地的香客,每年農曆三月,遊覽車及人潮絡繹不絕地川梭於大甲街道,那時,總會看到陳基振先生一家大小忙著兜售一包包的「酥餅」。然而,不少香客或因進香吃素,無法接受豬油作成的酥餅,或因酥餅外形粗造且大小、厚薄、軟硬不一而拒絕。這卻也觸動陳基振先生改造酥餅的念頭。經歷多次的失敗挫折,以及數次多日不眠不休的試驗,終於在民國七十二年底推出了精緻化、規格化、皮酥、餡Q軟、天然奶油香的「奶油酥餅」。民國七十七年,大甲「鎮瀾宮」建醮,「裕珍馨奶油酥餅」之口碑乃隨香客流傳全省,而與「鎮瀾宮」及「大甲帽蓆」並稱「大甲三寶」。

 

  裕珍馨,35年的老店,是許多人的共同回憶。在過去物資匱乏的年代,人們謙卑的祈求媽祖庇祐能夠衣食無憂; 那樣連白米都是珍饈的年月,能吃到一口奶油酥餅,是多麼滿足與奢侈的一件事啊! 而35年後,媽祖依然庇祐,匱乏年代的人們也在不知覺中長大、老去;對許多與「鎮瀾宮」一起成長的人而言,除了感懷媽祖的庇祐與奶油酥餅的滋味,更有著文化上莫名的難以忘情。

 

  恰如世代相傳的香火,裕珍馨也延續著長長一頁鎮瀾宮媽祖庇祐的事蹟。眼前,雖然已步入新的世紀,鎮瀾慈暉卻依舊普照,緬懷前人的努力與媽祖長久的庇蔭,裕珍馨,也有份新的期許,我們願意接續前人走出陋巷堅毅踏實的步伐、願意承接這份薪火相傳的責任,讓鎮瀾慈暉隨著奶油酥餅廣被全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