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選單 獨家專訪裕珍馨 從美食到文化的傳承 大甲名產「奶油酥餅」的由來 大甲名產「奶油酥餅」的傳奇 奶油酥餅的故鄉-裕珍馨

 

 

  大甲媽祖廟-「鎮瀾宮」,自清雍正十年(西元一七三Ο年)建廟以來,已有二百餘年歷史。隨著時代的變遷,「鎮瀾宮」從大甲地區五十三庄信仰與商業中心,成為全省性宗教文化活動重鎮。兩百多年來,「大甲媽」庇佑無數大甲在地子民,也安慰了許多遊子的心靈;「鎮瀾宮」則隨時代脈動而香火日益鼎盛,也因而帶動了大甲地區的繁榮。大甲三寶之一「奶油酥餅」的聲名遠播與「奶油酥餅的故鄉」-「裕珍馨」的成長,則是一頁最佳的見證。

 

  台灣光復後,百廢待興,媽祖廟自然地的為大甲民眾心靈與生活的中心。「裕珍馨」創立人-陳基振先生,與大多數大甲人一樣,於「鎮瀾宮」留下了成長的足跡,由於自幼在父親開設在廟邊的雜貨店幫忙,耳濡目染下對「大甲媽」有一份更深的虔敬。

 

  民國五十五年,陳基振先生32歲時,在媽祖靈籤與連六次允杯指示下,投入完全陌生的糕餅業。當年十月,陳基振先生與夫人帶著父親給的兩萬元,加上夫妻五萬元積蓄,於媽祖廟邊巷內不到二十坪的店面內,廠店家合一的成立了「裕珍馨餅店」。由於地處僻巷,成立初期有過高薪卻請不到師傅,與三天只賣掉半條土司的窘境,在無人看好的情況下慘淡經營,卻不曾興絲毫退意,只憑藉那份堅毅的精神及對媽祖的信賴。

 

  陳基振的父親-陳來成,人稱「木村伯」,解媽祖籤十分靈驗,加上與人為善、樂善好施,曾當選台中縣好人好事代表,也深受大甲居民敬重,許多人到「裕珍馨」買糕餅、訂喜餅,只為了這是「木村伯的餅店」。

 

  「酥餅」原是大甲地區的訂婚喜餅之一,「裕珍馨」的「奶油酥餅」則因皮香酥餡Q軟、入口即化而廣受歡迎。殊不知當年「裕珍馨」第一份喜餅訂單中的「酥餅」卻硬的「摔不破」而被同業譏為曲盤(唱片)。由於是「木村伯的後生」,訂購的客戶未曾埋怨,反而勉勵陳基振先生好好努力。這份寬容與鼓勵,加上父親「不要讓愛護咱的人失望」的期許,讓陳基振先生立下了「讓更多人吃得到更好吃的餅」的心願,這也成為日後「裕珍馨」持續改善與精益求精的動力。

 

  酥餅製作費力費時且利潤微薄,多數糕餅同業接喜餅訂單時多取利厚的禮盒而捨利薄的酥餅,裕珍馨則滿懷感激地接受僅為酥餅的訂單,雖然薄利、辛苦,卻因此有更多的機會製作酥餅,而成為日後同業口中「油皮」與「酥餅」的專家。「天公疼憨人」,陳基振先生經常以此事例告誡子女與員工。早期酥餅僅作為訂婚喜餅之用,五斤一袋,每次包裝秤重時,陳基振先生總叨唸著:「秤頭就是路頭」,規定五斤之後再放一片,而「五加皮(片)」與「秤頭就是路頭」,則成為裕珍馨早期員工的口頭禪與座右銘。「歐吉桑教我很多」,二十六年前國中畢業後,在媽祖靈籤指引下加入裕珍馨大家園的張主恩先生,目前擔任生產部漢餅組組長,回憶當年歐吉桑的教誨及與歐吉桑全家拼酥餅的情形,仍難掩悲欣交集的情緒。

 

  由於場地狹小,剛出爐的酥餅常置於媽祖廟「金亭」旁榕樹下冷卻,而引起香客的好奇與購買慾,於是開使了「酥餅」的零售。多年後的今天,許多中年以上的香客,每年到大甲進香,總會再到「裕珍馨」的「廟邊店」買「奶油酥餅」,除了對媽祖的虔敬與餅香眷戀,或許,也有一份對逝去歲月的懷念吧!

 

  民國六十七年,父親往生前告訴陳基振兄弟:「我沒有恆產,留給你們的只是一份道德,以後就要靠你們自己了」。父親的餘蔭直到二十四年後的今天依然持續,許多在外地生根的大甲鄉親於兒女娶嫁時,仍不遠千里回大甲向「木村伯的餅店」訂喜餅,只因為「木村伯」曾在他們生命困頓徬惶時不求恩報地幫忙解籤給予指引;許多大甲、大安、外埔居民到「裕珍馨」訂喜餅,只因為他們相信「木村伯的子孫」一定不會偷工減料。「不能讓愛護的人失望」,陳基振先生常常以此提醒子女與員工。

 

  昔日廟前與廟邊有許多飲食攤子與小店,巷內也有數家商店。淡季大伙樹下泡茶談天,旺季巷道則成為喜餅包裝場地,左鄰右舍紛紛前來幫忙,大伙挑燈夜戰自有一番樂趣。民國六十八年,媽祖廟整修改建,昔日伙伴也因而星散。媽祖廟施工阻絕聯外道路,為了生計「裕珍馨」走出了陋巷,於民國六十八年十二月在大甲鎮蔣公路133之1號(大甲夜市)成立了「蔣公店」,並登記為「裕珍馨食品行」。

 

  改建後的媽祖廟吸引了更多外地的香客,每年農曆三月遊覽車絡繹不絕於大甲街道,那時總會看到陳基振先生一家大小忙著兜售一包包的「酥餅」。不少香客或因進香吃素,無法接受豬油作成的「酥餅」,或因「酥餅」外形粗造且大小厚薄、軟硬不一而拒絕,這卻觸動陳基振先生改造「酥餅」的念頭。民國七十二年八月,陳基振先生長子陳裕賢自軍中退伍,父子二人展開了數月的「酥餅」改良工作。經歷多次的失敗挫折,數次多日不眠不休,終於在民國七十二年底推出了精緻化、規格化、以天然奶油取代豬油的「奶油酥餅」。不辭辛勞、再接再勵,只為了實現當年對父親的承諾與對那份心願的堅持。然而所有的辛勞也因「奶油酥餅」廣受歡迎而消散,民國七十七年,大甲「鎮瀾宮」建醮,「裕珍馨奶油酥餅」之口碑隨香客流傳全省,而與「鎮瀾宮」及「大甲帽蓆」並稱「大甲三寶」。

 

  七十年代中期,台灣經濟起飛,大甲糕餅店如雨後春筍,競爭十分激烈。當時,三個兒子都提議進行廣告與降價促銷,陳基振卻獨排眾議說:「品質才是最好與最持久的廣告」。三十多年未曾廣告與折扣促銷,沒有噱頭與花俏,古板中卻也呈現現代商業中難得的質樸與踏實;對用料固執與對品質的堅持,則造就了裕珍馨於今日糕餅業戰國時代中難以動搖的地位。

  傳統糕餅業屬技術與勞力密集行業,工作辛苦時間長、環境不佳、人員難覓。為了擴充產能也為了讓員工有一個更好的工作環境,陳基振於民國七十九年二月在大甲鎮光明路69之1號成立「光明店」,建立一當時台中縣糕餅業唯一的冷氣廠房,從事制度化之糕餅生產,並登記為「裕珍馨麵包廠」。同年六月獲台中縣衛生局推薦為台中縣「烘焙示範店」及「食品衛生自主管理優良店」。民國八十二年首次參加全國食品比賽,即獲三項大獎:「珍馨脆片」獲「金品口味獎」,「奶油酥餅」及「蜜蕾酥」雙獲「金牌獎」,之後還陸續開發「紫玉酥」、「栗子酥」、「奶香酥」、「蓮子酥」等得獎且廣受喜愛的產品。

 

  媽祖廟香客日增,加上媒體的報導,產品又漸供不應求,為擴充產能,民國八十三年五月開始於日南「台中幼獅工業區」籌建一佔地千餘坪之「幼獅廠」,以現代化管理技術從事傳統糕餅製作。GMP標準廠房、三段式逆滲透上水處理,讓顧客吃得衛生、吃得健康也吃得安心。此外,整個廠區還包括前花園(馨園)、後花園、觀音亭與福德亭,綠草、花木、假山、魚池,賞心悅目之外,還有一份溫馨與遺世的空靈。

  民國八十六年,「裕珍馨」再榮獲台灣省衛生處評定為「台灣省食品衛生優良廠」,八十九年又獲台中縣衛生局核定為「食品衛生自主管理優良廠」,更成為媒體專訪與各界參觀的對象,也為傳統糕餅業的再出發提供了最佳的典範。

 

  「感謝媽祖庇祐與地方人士的照顧與提攜,我們要回饋鄉里;感謝全省客戶對裕珍馨產品的愛護,我們要以更高的品質、衛生與服務來回報;感謝全體員工對裕珍馨的付出與貢獻,我們要共同奮鬥一起成長。」民國八十五年五月「裕珍馨幼獅廠」落成時陳基振先生做了以上的表示。多年來,裕珍馨默默參與、贊助社會公益活動及捐助多項急難救助,九十年八月經台中縣政府推薦,獲總統府頒發「熱心公益獎」,也是對裕珍馨的另一種肯定。

 

  「以感恩心為主軸的經營理念是無法模仿的」,裕珍馨員工口中的「大哥」-陳裕賢被問到目前大甲滿街仿「裕珍馨奶油酥餅」包裝的酥餅時,如此地回答。為了讓更多人吃得到更好吃的餅,二十年來奶油酥餅只漲了三十塊。為了品質,我們堅持用料、堅持手工,雖然犧牲了產量,但在慢工中,我們拌入了承諾、揉進了用心,也桿出了一片片自我的期許與感謝」,負責生產的「三哥」-陳裕濱,對許多客人買不到奶油酥餅一事,深感抱歉地解釋。

 

  裕珍馨,35的老店,是許多人的共同回憶,在過去物資匱乏的年代,人們謙卑的祈求媽祖庇祐能夠衣食無憂;那樣連白米都是珍饈的年月,能吃到一口奶油酥餅,是多麼滿足與奢侈的一件事啊!而35年後,媽祖依然庇祐,匱乏年代的人們也在不知覺中長大、老去、凋謝,恰如世代的煙火香傳,裕珍馨,亦伴隨著長長一頁鎮瀾宮媽祖庇祐的歷史。35年了,眼前,已步入一個新的世紀,較之流星雨,較之千囍年,裕珍馨的平凡或許不夠流行,不夠時尚,或許古樸依舊。然而,結合宗教文化飲食,揉成了大甲的地方特色,使居民寓安康於傳統的知足常樂,對許多大甲人而言,除了感懷奶油酥餅的滋味,更有著文化上莫名的難以忘情……

 

  觀人,當以心;品食,當以情;而飲水,應思源。行腳台灣,種種美食,皆是文化,都蘊含著濃厚的鄉土情。裕珍馨是奶油酥餅的故鄉,也是所有珍惜美食文化者的故鄉。若繁華台北如驚豔美女,則古樸大甲如淳厚村姑;若與鮑魚排翅相比,裕珍馨的奶油酥餅亦是珍饈。

 

  過去,裕珍馨始終在大甲默默耕耘,如鎮瀾宮旁一棵樹苗,而今,終於開枝發芽,茁壯成長,正因前人種的樹,今天的後人才得以庇蔭。緬懷前人的努力、媽祖的庇祐與地方人士的照顧,裕珍馨,也有份新的誓願,願意接續前人走出陋巷堅毅踏實的步伐,讓鎮潤慈暉與大甲風貌隨著餅香流傳全省;願意承接這份薪火相傳的責任,以更高的品質、衛生與健康的鄉土美食來回報全省客戶的愛護;願意以更多的力量貢獻於社會,共同為營造台灣經濟富『裕』、『珍』惜資源、與溫『馨』祥和的優質環境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