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歌部份,在台灣已明確獨自發展成老山歌、山歌仔、平板,三大調,在鄭榮興校長及一些耆老口述中,早在百年前的老山歌是「羽調式」音樂,以La、Do、Mi三音貫穿全曲,帶點自由節奏的4/4拍音樂,歌詞可以即興發揮。以七言一句,四句為一段,通常以二段二十八個字為一首樂曲,中間也加了大量無意義的哪、喔、啊等虛辭,填補過程音。
經過長期發展出。而山歌仔和老山歌的差別在於,山歌仔固定是用4/4拍的節奏,後La、Do、Mi,三音又發展出委婉隱約的平板山歌,可以說是三者一脈相傳。
在台灣,呂錦明教授發抒於「民俗曲藝」一書的「台灣北部的客家音樂」文中提出「老山歌」,受廣東蕉嶺的「三斷岌山歌」影響極大。
北在台灣本身又有古腔老山歌、現代老山歌,平板中也有古腔平板、戲曲平板、現代平板的發展。
縱觀兩岸客家文化,在年代發展上、地域面積上、人口數上、語言支流上,中國境內都比台灣來得豐富多樣。在音樂部份可用一個表格來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