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出生後第三天

父母會以麻油雞酒和油飯祭拜祖先和贈送親友,贈送麻油雞酒是「報酒」又稱「報喜」,當嬰兒洗完澡後就要準備麻油雞酒和油飯祭拜祖先及守護神。祭拜完成後,就要送麻油雞酒和油飯到娘家,讓娘家知道外孫出生了,娘家也會送補品讓媽媽調補身子。而娘家及親友不能把禮全部收下,必須在原來盛油飯的碗上放少許的白米,米上再放一張紅紙,並再送來油飯上面一部分叫「油頭飯」放在紅紙上,再附上幾顆小石頭,象徵嬰兒頭殼硬、身體健康好養育。產家還會送麻油雞酒和油飯分給媒人,感謝媒人當初作媒,分享新生的喜訊。這種習俗稱為稱為「三朝洗兒油飯香」。

嬰兒滿月

嬰兒會被剃掉胎髮,娘家會送嬰兒頭尾,就是嬰兒從頭到腳所穿戴的全部衣物及米做的紅圓仔,稱作「外嬤圓」,表示祝賀小嬰兒終生圓圓滿滿,稱為「彌月送來外嬤圓」。頭尾包括帽子、鞋襪、衣服、尿布、包巾、棉被、嬰兒車、背巾、銀牌、金鎖、手鐲、腳鐲等。如果下一胎想生男孩,就不能送背巾,因為「巾」與千金的「金」同音, 送背巾表示下一胎將生女千金之意。衣服或帽子上都必須繡上金萬字、金帽徽,表示是外婆送的,也有保平安的用意。親友也會回送禮,大多是油飯配上喜氣圓滿的紅蛋、米糕、麻油雞等,現在的人大部份是回贈蛋糕,也有請吃滿月筵席。

嬰兒出生四個月

嬰兒出生四個月時,有個傳統習俗叫「收涎」,意味收住嬰兒的口水,使他發育更順利。長輩會準備十二到十四個米麴用紅線串起來的圈圈餅掛在嬰兒脖子上,請長輩拿起來在嬰兒最上抹一抹,並念一句吉祥話:「收涎收離哩,明年朝小弟。」

小孩週歲時

嬰兒滿一週歲時,俗稱「度晬」(閩南語),這天要選才,俗稱「抓週」,要準 備十二種物品讓小孩抓取,以預測他將來的事業或愛好。抓週後爸媽要準備牲禮和紅龜、米香祭拜神明祖先,而外婆家也要送紅龜粿、紅桃作為賀禮。準備兩個紅龜粿讓小孩一腳踩一個,象徵「壽長如龜」,並用米香擦小孩的嘴,還要唸著:「臭嘴去,香嘴來。」讓他滿嘴芬芳,成為受歡迎的人,俗稱「度晬紅龜 和米香」。

米香餅

男女雙方會選定吉日訂婚也叫「送定」, 按禮俗可分為聘禮與聘金二部分。而米香餅就是聘禮中是主要禮品,通常會把聘禮裝在兩人拿的竹籃內,聘禮清單會寫在一張摺十二折的紅紙上,稱作「禮帖」或「盤頭貼」,但現今大多都以禮餅盒取而代之。米香餅是以米爆成,形狀多為圓形,不切割的方式是為了保留米粒的完整,俗話說「吃米香嫁好尪 」,意思是吃了米香餅就能嫁到一個好老公,代表著喜氣圓滿之意。

轎斗圓

結婚當天,新郎要親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媒人必須帶約一斗二升的圓仔粹搓成十二粒,用來送給女方結婚當天做圓仔的叫做「轎斗圓」。媒人必須帶著轎斗圓,新娘收下一半,新郎再帶回一半,入洞房後一對新人也要食新娘圓,象徵婚姻圓滿甜蜜,並帶給一家團圓的吉兆。中國人認為吃湯圓有象徵團圓之意,因此在結婚時,新人要吃新娘圓,一次要舀起兩個,象徵成雙成對、圓滿甜蜜,象徵吃了甜湯萬事圓滿,早生貴子。稱為「吃新娘圓,萬事圓」。因此有「冬瓜冰糖吃甜甜,要乎新娘生笑生,翻過新年大趁錢,一家和樂團團圓。」的俗諺。

做壽

中國習俗從五十歲開始,每隔十年做一次大壽。壽宴那天,壽堂擺設祭品,有水果、牲禮、壽桃、紅龜粿…等。壽桃照習俗都是孫女贈賀,象徵由天堂先人祝壽仙桃。壽宴結束後,要把壽桃分給親戚朋友,象徵「分送喜氣,增添福氣。」

考試

康熙年間有位秀才屢屢進京趕考卻一直名落孫山,後來他定居府城賣起管仔糕,味道口感極佳因此當時大受好評。幾年後,他又進京求取功名,而且一舉高中狀元。之後府城鄉親為了紀念他,曾經賣過管仔糕而且形狀像狀元帽因此改名為「狀元糕」。先把糯米製成糯米粉,放入模具鋪底,再加入餡料,可依口味放入自己喜歡的內餡,多以芝麻粉和花生粉為主,最後在鋪上粿粉和內餡粉,放入蒸籠中等待蒸熟成形就大功告成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