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幅內容:從內湖焚化廠遠眺臺北市內湖垃圾山復育公園預定地。

      

 

荷蘭萊頓大學研究所區域研究博士候選人董芸安小姐
  我們社團活動時間邀請到一位在荷蘭進修博士的董芸安小姐,跟大家分享她的研究內容。她目前從事東亞廢棄物與資源回收的研究,是荷蘭中央研究院的研究子計畫,要調查日本、台灣、韓國等地垃圾回收方式。
和台灣相較,荷蘭的資源回收開始得很早,大約在1970年代就開始做回收,回收最多的是玻璃瓶和紙類,因為荷蘭人很喜歡喝啤酒,而非常普遍的海尼根啤酒就是裝在綠色的玻璃瓶中。荷蘭人會在街道上設置相當可愛的資源回收箱,在超市裡也有寶特瓶的回收機器。街道上的回收箱看似不大,但回收箱下的地板打洞向下延伸,能容納更多的回收物,這樣的設計非常奇特。

荷蘭回收最多的資源之一玻璃

荷蘭玻璃瓶回收─(廖珮良老師提供)
白色是回收透明瓶、綠色的是其他顏色的

荷蘭超市裡的啤酒回收機(廖珮良老師提供)

荷蘭舊衣回收(廖珮良老師提供)

 

  荷蘭過去的歷史中,曾被西班牙佔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也被德國空襲,老一輩的人曾經經歷過物資非常缺乏的歲月,所以大部分荷蘭人都很節省,但有些年輕人的想法和習慣逐漸改變。到底大家為什麼會想做回收呢?是為了愛地球?節約資源?節省/吝嗇?還是可以賺錢?值得大家好好想想。在荷蘭丟垃圾要付垃圾處理費,像她和朋友在荷蘭居住,一個月的垃圾處理費高達台幣2500元,所以當然要想辦法減少垃圾。而在超市購買1000ml寶特瓶飲品時,規定每個瓶子要多付10元。政府在超市放置回收機來收民眾回收的1000ml寶特瓶,一個寶特瓶可以得到10元的超市商品抵用卷。那多付的10元就像是押瓶費,強制大家做回收才能拿回來。然而曾有人做過實驗,在人來人往的街道上傾倒很多500ml的寶特瓶,路過的人會抱怨怎麼會有人如此沒有公德心亂丟垃圾,卻沒有一個人願意把寶特瓶撿起來。但研究者之後收走500ml的寶特瓶,改放1000ml寶特瓶,竟立刻吸引大大小小的路過民眾瘋狂撿拾寶特瓶,因為這些瓶子可以立刻拿去超市回收換抵用卷。可見回收還是得有利益誘因大家意願才高呀!

路上小於1000ml寶特瓶沒人撿拾

小組成員認真填寫學習單

科學專題社團同學認真聽講

與講師合影

 

  台灣雖然資源回收開始得較晚,有系統的資源回收在2004年開始,但回收的比例和荷蘭不相上下。不同的是,台灣回收最多的是塑膠。此外在荷蘭其實資源回收箱並不普遍,例如在董小姐居住的地區從沒看過回收衣服的回收箱。雖然許多荷蘭的環保人士開始大力推動資源回收,但他們還有很多努力的空間。然而,台灣也好不到哪去,常可見到街道上被堆滿的公用垃圾桶,許多可回收的容器也被當作一般垃圾丟棄。就算回收了,也有50%多的垃圾被丟進了焚化爐。所以未來希望台灣也能進一步落實資源回收,減少垃圾的環保概念。(文/高思齊)  

 

© 2014∼2015台北市立士林國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