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幅內容:從內湖焚化廠遠眺臺北市內湖垃圾山復育公園預定地。

 

 

塑膠的危害
  有毒塑膠PVC含氯,燃燒會產生世紀之毒戴奧辛。且因為是硬質物料,在生產物品的過程為了要增加彈性和柔軟性,必須添加塑化劑。生活中有許多產品是由PVC(聚氯乙烯)製成,如:奶瓶、保鮮膜、登山水壺、手套、水管、飲料杯。
  PVC的生產製造過程會讓勞工容易罹患肝癌,產生戴奧辛污染環境。孕婦體內如果塑化劑濃度過高,會讓胎兒(男嬰)生殖器官發育異常,容易性早熟。因為台灣飲食習慣中使用的塑膠餐具比例高,所以我國孕婦體內塑化劑遠較歐美女性高。生活中最常見會溶出塑化劑的PVC產品有保鮮膜、塑膠袋、塑膠盒、塑膠餐具(碗杯筷)等。
  臺灣的塑膠回收再生比例不高,大部分的塑膠產品都進入掩埋場或焚化爐。而奶瓶、水壺等PC材質的物品會釋出環境荷爾蒙雙酚A。
  要判斷產品是不是含氯的有毒塑膠製成,首先準備一條銅線,一端用布包住,接著打開瓦斯爐、抽風機,將銅線燒紅,放到要測試的塑膠製品上刮一下,再用瓦斯爐的火焰加熱銅線,如果燒出來的火焰是綠色的,那種塑膠產品就含有氯。
   要減少有毒塑膠PVC,必須靠大家一起努力。政府立法落實政策,對生產PVC的工廠收取環境成本費,慢慢淘汰PVC這種塑膠原料。環保人士積極宣導減塑概念,消費者和賣家也要有自覺,希望未來能尋找PVC的代替材料,讓有毒塑膠絕跡。(文/吳建奇)


PVC製的手環、資料袋、水管 


「如今人類也有點塑化了。」----對人類的影響

  塑膠,帶給了人們生活的便利,以及醫療界蓬勃的發展。舉凡嬰兒保溫箱、點滴袋、導管、血袋、拋棄式針筒、葉克膜人工心肺機、心律調整器等等,都是塑膠在醫療上的應用。塑膠的優點很多,能改變人體外型、協助新皮膚及組織成長,創造各種醫療奇蹟。然而,塑膠在醫療界是如此的矛盾,像是嬰兒保溫箱,這種設備是使早產兒存活率上升的要素之一。透明的管子連接到吊在一旁點滴架上的多個塑膠袋,運送了養分和藥物到早產兒的體內,卻也在療癒過程中輸送了能在多年後影響健康的化學物質。不只是嬰兒保溫箱,我們生活在塑膠世代中,生活中的塑膠製品處處皆是。因此,如何迎接塑膠生活,將會是我們的重大課題。
聚氯乙烯(PVC),新興的熱塑性塑膠,在醫療界用途廣泛,它有著不尋常的化學變化,被稱作惡魔的原素料。它抗水抗火、製造便宜、擁有多角關係的分子,可製成浴簾、按摩棒、水管等。不過製造過程危險,而且難以廢棄,因為會讓人體接觸到毒氣,而聚氯乙烯在燃燒過程中,會產生戴奧辛等化學物質,因此是世上最容易致癌的有毒化合物。

塑膠製的醫療器材

 塑膠製的軟管

 

  幫助塑化聚氯乙烯變柔軟的DEHP(一種塑化劑)應用廣泛,有食物包裝材料、建築材料、室內裝潢玩具、化妝品、洗髮精、香水等等。它對人體的影響意外的少,不過高劑量會對齧齒類造成天生缺陷及誘發肝癌。人們假設這些塑料具有化學穩定性,且優點多,因此總是被拿來當作醫療器材。但是人們開始發現,這些塑料越來越危險。首先,人們發現聚氯乙烯的主要化學物,聚乙烯氣會致癌,而後,又有研究指出,聚氯乙烯的添加物會從普遍使用的產品釋出,DEHP的風險尚未確定,不過卻容易進入人的身體。當時,人們並不是很注重這個問題,一切都要等到這些化學毒物發生重大變化,才會受到注意。雙酚A也常常出現在塑膠產品中,奶瓶、光碟片、眼鏡鏡片、水瓶、食物或飲料罐等等,都有它的身影。但它是如此的惡名昭彰,它會干擾體內正常荷爾蒙運作、造成乳癌、心臟病、過動症等。

高密度聚乙烯

低密度聚乙烯

聚丙烯

聚苯乙烯(保麗龍)

 


  在這個塑膠社會當中,該如何避免塑化劑對人體的危害呢?這需要政府立法實行政策、人民的配合及環保單位的大力推廣,也可以簽署參加「無害醫療保健運動」。而身為國中生的我們,可以少用塑膠品,像是不拿塑膠吸管、自備環保餐具,不用塑膠碗、湯匙、碟子、自備容器去買飲料等等。怪罪政府不是藉口,只要有心,也是可以避免塑膠危害身體健康的。「或許未來,人類不再塑化了。」(文/史康宇)

塑膠對海洋生物的影響

 
  人們貪圖安逸的生活,因此養成用過即丟的”拋棄式生活”,塑膠製的拋棄式物品包含塑膠碗筷、塑膠杯、盤子、刀叉、菸灰缸、小提桶……等,這些都會造成地球的塑膠垃圾變多,生物的棲息地被破壞,甚至危害到牠們的生存。塑膠在自然中很難分解,甚至不可能分解。
  中途島是位於北太平洋上的偏遠小島,距離亞洲3000英里,那裡是最不應該出現人類製造垃圾的地方,因為那裡是最遠的海洋棲息地,但卻出現了人類製造的塑膠垃圾。它是黑背信天翁的棲息地,也是人們製造的垃圾經由海洋流經的區域之一。有人在死亡的黑背信天翁的肚子裡發現大量的塑膠製品,有打火機、瓶蓋、筆蓋、玩具、漁線、塑膠管套……等,才知道牠們死亡的原因是因為誤食塑膠。不僅是黑背信天翁面臨塑膠問題,現今許多海鳥幾乎都面臨到這個問題,因為牠們會誤把塑膠當作食物,帶回去填飽自己的肚子也順便餵食雛鳥,導致雛鳥與親鳥的肚子裡塞滿了塑膠物件,使牠們無法進食或飲水而死亡。此外,除了信天翁,鯨魚、海豹、海豚、魚蝦、黑鮪魚、海龜、水母、海狗、浮游生物等也都成了受害者 ,海洋中的生物基本上都會受影響。

來自太平洋塑膠濃湯的打火機

海邊的塑膠垃圾

 

  海邊常見的塑膠垃圾有打火機、瓶蓋、塑膠袋、寶特瓶……等。塑膠會降低深海中的的氧氣濃度,使存活於沉積層的生物窒息而死,甚至使各水層間對海洋化學很重要的氧氣、二氧化碳及其他氣體的交換過程失衡。海洋中的微小塑膠微粒無法用肉眼辨識出來,是塑膠經由紫外線磨損分裂分子的鍵結,使長串的聚合鏈分裂成小段,塑膠失去彈性和抗張強度,因而破裂的。但也有可能是經過海浪的衝擊而破裂的。海洋中塑膠微粒的數量比浮游生物還多,它可能透過食物鏈間接的進入到我們的食物裡,使我們人類吞下肚之後生病。
  海洋中的塑膠垃圾來自於捕魚住海邊的居民使用的、黑心工廠排放的、大自然風吹去的、人類沒有做好資源回收而丟棄的,或是不能回收的。看完紀錄片「中途島」與導演克里斯.喬登的演講後,我為這些無辜受害的鳥感到心疼,原來垃圾給大自然的破壞遠比我們想像中還要大,中途島的垃圾量非常嚇人,這也提醒了我們,不可以因一時的方便就隨手丟垃圾,破壞大自然。要改善海洋的塑膠危機,需要政府的政策,也需要人民的配合,才能達到最好的成果。(文/陳潔盈)

 

.參考資料
 1. 蘇珊.弗蘭克(2011)塑膠:有毒的愛情故事。新北市,野人文化出版。
2. 我們的島第492集─有毒塑膠(2009)公共電視。
3. 記錄片【中途島】中文預告片http://www.youtube.com/watch?v=1Z4GbnuCzlI

4. 太平洋垃圾帶對海洋生物的衝擊(導演克里斯.喬登TED演講)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H4x2lXt89Y#t=35

 

 

 

© 2014∼2015台北市立士林國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