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鹿港簡介

  鹿港位於台灣西海岸的中點,清治時期以前,港闊水深,距離中國大陸沿岸最近,因此自然成為一個繁榮的商業港口城市。1785年至1845年之間是鹿港的全盛時期,在當時是僅次於府城臺南的全島第二大城,所謂的「一府二鹿三艋舺」其中的二鹿就是指鹿港。

  後來因港口的泥沙淤積,加上縱貫線鐵路未經過此地,此後鹿港迅速沒落,但沒落反而意外保留更多古老建築。

 

以前的鹿港有所謂的『三不見』

1.看不見天:商店生意興隆,為了終年可遮風避雨,街道兩旁都往路中央搭上棚子,最後連接起來形成不見天街。即現在的中山路。

2.看不見地:是因為古昔鹿港各大街小巷街面皆鋪紅磚或唐山石,故不見地。另有一說由於各寺廟時常辦理各項慶典,施放鞭炮造成地上都是鞭炮屑,因而看不見地面。

3.看不見女人:是因早期鹿港民風保守,婦人不能隨便外出,故街上很難見到女人,都待在閨房或於屋頂上交誼。

 

現在的鹿港反而有『三多』

1.古蹟多:遺留很多清代及日治時期的廟宇、建築與老街等古蹟。

2.小吃多:許多傳統小吃由於觀光人潮多,也就興盛起來了。

3.人文匠師多:教育部民族藝術薪傳獎工藝類獲獎者共36人,其中鹿港地區佔有6人,種傳統工藝如:木雕、錫藝、燈藝、金雕、陶藝、捏麵人等,在鹿港都可以找到大師級的工藝匠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