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水產少吃為妙:
為確保魚獲的新鮮度以及無菌狀態,漁船大部分一定要 設有攝氏零下二十度的低溫冷凍設備,但是大部分中國漁船的冷凍設備遠遠不足,搬運、轉口過程中,魚產反覆退冰又結冰,想要維持基本的無菌都很困難。中國漁民將魚捕上船之後,沒有足夠的冷凍設備就只能以人工添加劑代替,運輸時程久,添加的藥劑濃度自然也更高,要盡量避免中國魚貨
2.過紅過白不吃:
買海鮮的時候,我們應該注重的是海鮮本身鮮度,不是顏色的鮮豔與否。海魚從海裡面被捕撈起來後,經過一段時間與空氣產生作用而氧化,魚體顏色會退,不代表魚類不新鮮。例如:魩仔魚應該是淡灰色、野生的鮭魚應該是粉粉的淡紅色、黃魚大致是黃中帶灰的淡黃色。如果挑魚時過於重視外表的鮮艷,買到的反而是加了添加物的不健康毒魚。
3.水色不對不吃:
許多餐廳飼養水產的水色會呈現綠色或是藍綠色。雖然看起來裡面的魚類活跳跳,但這是添加藥品而產生的,都只是假象。一般餐廳的魚缸或魚池水色應要呈現透明無色;若呈現綠色或是藍綠色,可能有添加人工藥劑、甚至是可以讓水產活蹦亂跳的抗生素,還有可能是致癌的孔雀石綠。致癌物就這樣伴隨在我們的生活中,可能不小心就會食入。使我們的健康缺乏保障。
4.醃製產品不吃:
醃製的海鮮或其他食品當中含鹽量過高,對於心臟、血管、腎臟等等器官容易造成負擔,可能引發食道癌的產生。醃製物當中含有硝酸鹽成分,一旦進到胃中遇到會發酵的物質,會產生致癌的亞硝胺。
5.超量生產不吃:
當人們一窩蜂地搶食時,養殖業者就可能以密集養殖的方式因應需求。但超能養殖仰賴的就是大量的抗生素。能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做出大量的產量,必定是用了許多藥品與抗生素。每一樣東西一定都會有適合它生長的時候,千萬不要針對特定的魚種跟流行一窩蜂啊!
6.價格離譜不吃:
水產需要即時處理設備和人力等等都比禽畜肉類、蔬菜等其他食品來得多,價格上也較高。辨別水產品是否安全、新鮮,從價格來判斷雖然不能說絕對正確,卻也是一個不錯的比較方法。能夠比別人便宜,通常是使用了某種替代性的保鮮方法。商人的目的就是要賺錢,所以應該好好的審思一下價格,不要成為受害者。
7.魚皮、內臟、脂肪少吃:
戴奧辛、多氯聯苯以及汞、銅、鋅、鉛,易累積在魚類的脂肪當中,當人類食用後,會轉而繼續在人體當中累積,生物累積作用就此產生了。造成許多嚴重程度不一的後遺症,所以不管是食用野生魚或是養殖魚,除非經過檢驗,最好都避開容易堆積脂肪的魚皮、魚內臟、魚脂肪以及魚卵,降低有害物質汙染我們身體的機會。在環境污染嚴重的狀況下,魚油是多氯聯苯、戴奧辛等環境賀爾蒙和重金屬有毒物質最易累積之處,吃魚油反而會愈吃愈不健康。人類把各種對身體有害的東西排到大海裡,魚類把它們聚集起來反過來回到人類身上,可謂另一種大自然的反撲吧。
8.大型深海魚少吃:
「大魚吃中魚、中魚吃小魚」,大型海魚體中積蓄的戴奧辛、多氯聯苯和重金屬多,孕婦和幼兒更要少吃這些可能含汞的魚類,以免影響胎兒的腦部發育。這一點其實和上一點相關,大魚吃了小魚,小魚又吃了各種浮游生物,透過生物累積作用,讓大魚的身體裡充滿了毒素。如果我們吃大魚,就真的是在吃毒,不是在吃魚呢!
9.生魚片冷凍後吃:
吃生魚片最怕的食用到細菌和寄生蟲,大部分的寄生蟲、細菌可藉由冷凍的方式被殺死。新鮮固然是我們所要追求的,但生魚片就是會有一些剩餘的寄生蟲。所以,一定要好好的冷凍後才能食用。
10.烤、蒸、煮為主:
烤、蒸、煮的烹調方式比較優良。研究發現,魚對身體的保護效果經過油炸後只剩下一半,如果使用飽和脂肪,例如:豬油…來炸魚,會吃進許多飽和脂肪。炸的東西本來就不健康,而且魚類原本豐富的營養就會被炸的油、脂肪給破壞掉,因此多吃烤蒸煮是有益健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