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種茶知多少

包種茶在南港

光榮與沒落

到包種茶,大家耳熟能詳的可說就是『文山包

種茶』,但是您有聽過『南港包種茶』嗎?您可知

道包種茶其實起源於南港呢?就在我們舊莊國小旁

的南港大坑山上有著一段包種茶光榮的歷史,現今

廣為人知的文山包種茶還得尊稱南港包種茶一聲老

大哥呢!在瞭解這一段即將為人所遺忘的故事前,

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包種茶的必備知識。

         

 

 

 

 

 

 

 

 

 

 

 

 

         包種茶這個名稱是怎麼來的呢?根據日本人井上房邦的調查,可以追溯到150年前中國福建

安溪有一位包裝茶葉的商人王義程先生,為了要保留茶的香氣,用兩層方形的毛邊紙,內外相襯

,放入茶葉四兩,包成四方包, 最外層再蓋上茶名及茶行的印章(資料來源:還原臺灣茶葉發展

史),一般人就稱這種茶葉的商品名為『包種茶』, 時間一久,也有人引申它的意含為「包中」

,希望喝茶後參加考試也能包中,這麼吉利的名字,讓人更想要嘗一嘗了呢!

                 古早包種茶包裝方式(照片由魏誠先生提供)

 

       包種茶茶葉的外觀形狀呈現條索狀,顏色是墨綠色,泡出來的茶呈現蜜黃色,鮮艷明亮不混

濁,聞起來有自然的花香味;喝起來不苦不澀,很爽口。因此它的特色就是綠和香,外觀墨綠、

喝完後香氣在口腔內回甘久久不散。

南港包種茶葉外觀及茶湯顏色


 
      茶的名稱五花八門,千奇百種,有聽過的就有烏龍茶、普洱茶、鐵觀音茶、紅茶及綠茶等等

。再加上包種茶,真是暈頭轉向分不清楚了,為什麼茶有這麼多種名稱?他們之間有沒有相同的

地方,又有什麼不同之處呢?其實這些不同的名稱有的是依生產的季節分成春、夏、秋、冬茶。

或者依產地的名稱來稱呼,如:南投縣凍頂山區的烏龍茶叫做凍頂烏龍茶。或是依茶樹品種分成

金萱、翠玉、鐵觀音......等,這些茶名都是一時權宜的別稱。

         我們只要抓住一個大方向,茶依照茶葉製造的過程所引起的化學變化可分為四大類:不發酵

茶、半發酵茶、全發酵茶和後發酵茶。四大類底下又分成六種基本茶類:綠、黃、青、白、紅、

黑茶類,下面的表格整理出茶分類的方法,從這張表中我們可以發現,包種茶屬於青茶類,是半

發酵茶的一種

茶葉分類的方式

發酵程度

基本茶類

製程不同

代表茶

不發酵茶

綠茶類

炒菁綠茶

眉茶、珠茶、龍井茶碧螺春(中國大陸)

蒸菁綠茶

煎茶、玉露(日本)

黃茶類

 

黃芽茶、黃小茶、黃大茶

半發酵茶

白茶類

 

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

青茶類

條型包種茶

文山包種茶

半球形包種茶

凍頂烏龍茶、松柏長青茶、阿里山烏龍茶

烏龍茶

東方美人茶(椪風茶)

鐵觀音

鐵觀音茶

全發酵茶

紅茶類

 

條紅茶、碎紅茶

後發酵茶

黑茶類

 

普洱茶

(資料來源:台灣的茶葉)

 

        從上面的表,我們發現一件很奇怪的事,半球形包種茶的代表茶類竟然是凍頂『烏龍茶』、

阿里山『烏龍茶』,烏龍茶不就該分在烏龍茶類嗎?真是令人疑惑!查閱了書籍後才發現,由於

台灣製造半發酵茶的原料---大多屬於青心烏龍,或其他烏龍種的茶樹,所以台灣出產的半發酵茶

就被一般人籠統的稱作『烏龍茶』(資料來源:台灣茶葉發展史)。       

       其實真正的烏龍茶和包種茶的製法不相同,從下圖比較表可以發現,包種茶的發酵程度較輕

,烏龍茶的發酵程度則較重。且條型包種茶不經過揉捻呈現條索狀,烏龍茶則經過適度的團揉呈

現半球型或球型,這個形狀外觀的差別,或許也可以解釋為何凍頂『烏龍茶』、阿里山『烏龍茶

』原本屬於半球形包種茶,卻被誤稱為烏龍茶,從此積非成是了。

條型包種茶及烏龍茶比較表

項目

條型包種茶

烏龍茶

發酵程度

時間較短、程度較低

發酵程度較重

揉捻

不團捻

適度揉捻

外觀

條索型

半球形或球形

 

 

 

楊叔叔實際解說茶葉外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