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三玉國小直笛團共分為7個分部,分別有:
超高音直笛: 由老師選擇吹奏的人,在樂曲中大多負責點綴和獨奏,目前三玉直笛團擁有1支超高音直笛。
高音直笛: 由老師選擇吹奏的人,在樂曲中大多負責點綴和獨奏,目前三玉直笛團共有12支高音直笛。
中音直笛: 由老師選擇吹奏的人,在樂曲中大多負責點綴和獨奏,目前三玉直笛團共有24支中音直笛。
次中音直笛: 由老師選擇吹奏的人,在樂曲中大多負責點綴和獨奏,目前三玉直笛團共有9支次中音直笛。
低音直笛: 由老師選擇吹奏的人,在樂曲中大多負責點綴和獨奏,目前三玉直笛團共有12支低音直笛。
倍低音直笛: 由老師選擇吹奏的人,在樂曲中大多負責點綴和獨奏,目前三玉直笛團共有3支倍低音直笛。
倍倍低音直笛: 由老師選擇吹奏的人,在樂曲中大多負責點綴和獨奏,目前三玉直笛團共有3支倍倍低音直笛。
以上影片為三玉國小直笛團樂器介紹,格式為flv檔
直笛的歷史:
  直笛是西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它的始祖可能是只吹出單音的一根骨頭,一根蘆莖,或是一段小竹管,必然和瓶子口吹氣發出的聲音相似。後來把長短或粗細不同的管連在一起,成為可以發出幾個高低音不同的排笛,於是笛子開始能吹出曲調。後來才發現在一根管子的一端開幾個孔,吹奏起來較方便。大約經過了一千多年的演進,其主要過程如下:
民族樂器:
  各民族的笛子,只能吹單音。
嘉樂貝笛﹝Galoubet﹞:
  中世紀吟遊詩人﹝Minstrel﹞專用的伴奏樂器,只有三個笛孔,前面兩個後面一個。
法拉久列特笛﹝Flageolet﹞:
  十六世紀,英法兩國有了六孔笛﹝前四孔後兩孔﹞,叫做法拉久列特笛。
文藝復興笛﹝Renaissance Recorder﹞:
  十五、十六世紀,歐洲文藝復興運動掀起,在教會裏的合唱演出為了增強音效,加入了管風琴和直笛,當時所用的直笛叫做文藝復興笛。這種直笛內徑較寬,圓柱形不分節,低音部分柔和豐潤,高音部分則較難吹奏。
巴羅克笛﹝Baroque Recorder﹞:
  十七世紀末,法國的直笛演奏家兼製造家豪特鐵利﹝Hotteterre﹞為主的一族人,針對直笛的缺點加以改革,把圓筒管改為圓錐管,原有的一整體也改成三節相接式,吹嘴也作成鳥嘴狀,外表的裝飾更加華麗,音色也更加明亮,我們把這種笛子叫做巴羅克笛。
巴羅克時期結束後,直笛由於音量太小,音色不夠華麗,因此逐漸被遺忘。直到本世紀初,由於英國杜梅區家族﹝Dolmetsch﹞大力提倡,以及直笛在兒童音樂基礎教育的多種優越功能,卡爾奧福﹝Carl Orff﹞在兒童音樂教育中予以推廣,同時直笛也得到現代許多作曲家的認同,賦予直笛新生命,於是再度盛行。
文藝復興笛
巴羅克笛

木笛的各部名稱及指孔編號:
木笛的發聲原理:
   木笛在吹管樂器中是屬於「哨子類」的樂器,其發聲原理就像哨子一樣簡單,因為它有「窗口」和「固定的氣流管道」,吹奏者輕鬆自然就可吹出聲音,比起大部份吹管樂器如長笛,須由吹奏者的唇形固定氣流來得容易吹奏,也因此吹奏木笛不能過於用力,氣流由笛嘴通過氣流管道,一部份由笛唇(窗口)釋放,一部份進入笛腔,並由被按住的指孔數和位置決定笛腔內振動的「空氣柱」的長度,並以此決定音高。
參考文獻:
新竹市教育網http://www.hceb.edu.tw/lkc/02-recorder/r-01/001.htm
桃園縣東安國小http://host2.taps.tyc.edu.tw/~recorder/newfile.html
新竹縣立教師直笛團http://content.edu.tw/primary/music/tn_dg/content/flute/flute.htm
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1024*768 版權所有 台北市三玉國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