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水資源問題

           因為台灣地區地狹人稠、山坡陡峭、雨勢集中,再加上河川短促,所以大部分的雨水都迅速地流入海洋。以台灣每年總降雨量約二千五百毫米來看,約有七成八的水逕流入海,其餘二成二的水經過水庫等各種取水設施流入水路,因此,台灣是世界排名第十八位的缺水國家。而缺水的問題,不只是因為這樣,也有以下幾點問題造成:
環境污染問題
         歷年來的統計資料顯示台灣未受污染的河段有1808.88公里,佔河川總長度的61.65%;輕度污染河段為287.62公里,佔河川總長度的9.08%;中度污染的河段有451.30公里,佔河川總長度的15.38%;嚴重污染的河段有386.20公里,佔河川總長度的13.16%。
都市化效應及濫墾濫伐
          混凝土和柏油等不透水層以及山坡地的濫墾、濫伐導致地表逕流增加,地下水補注減少,結果「遇雨便成澇,不雨則成旱」。都市化後的地區也阻斷了當地水循環的路徑,造成都市氣溫不斷上升的「熱島效應」。 降雨型態的改變 因為全球變遷的影響,使得原有的降雨型態產生變化。
降雨型態的改變
           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來說明:一是時間上的改變,也就是說原來是分布在一整年的雨量,卻集中在很短的時間內下完,這樣的變化不但無法讓我們有效利用水資源,甚至會發生大洪水及乾旱;另一個是空間上的改變,也就是說原來應該下在水庫集水區的雨水,卻下在水庫下游或海上,使我我們無法有效的攔截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