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位置﹥﹥首頁開圳名人榜 ﹥施長齡

  網站首頁 網站導覽頁 二八水概況 八堡圳探索  
跑水節盛典 觀光自由行 幕後二三事 相關資源網
 
開圳名人榜 施長齡 黃仕卿 林先生

施長齡

 

 

施長齡,為施世榜的墾戶名。

施世榜,原名司城,字文標,號滄亭。生於清康熙十年,卒於乾隆八年(1671年10月25日1743年1月2日,為台灣重大水利工程-八堡圳的開創者

一、子承父業

施世榜的父親名施啟秉,別號鹿門,名諱施東,施啟秉是譜名,為季子,上有二位兄長──啟登、啟壬。

施啟秉,原籍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人。於康熙22年(1683)福建水師提督施琅領軍攻打臺灣之後,移居台南,從事鹿皮及砂糖業,並外銷至日本的貿易工作,發財致富。之後,再遷往臺灣中部的鹿仔港及半線(今彰化)地區,改為投資墾植事業,擔任「墾首」要職,其墾號為「長齡」,之後由施世榜繼承

施鹿門當時擔任鳳山拔貢(註一),其後升任兵馬司副指揮,在巡視彰化平原時,發現這個尚待開發的原野地區,地勢平坦,但卻沒有盡到地利之用,於是就開始著手規劃水利設施的建設,並且籌措財源興築。

後來,施世榜子繼父職。在1719年,召集彰化當地的流民,開闢東螺溪沖積平原,同時興建水圳,以導引濁水溪水灌溉農田。

※註一:清代的選拔制度。依制度規定,每十二年由學臣選拔生員文行兼優者,貢於京師,曰拔貢;被選拔出來的人,由禮部奏請廷試,經覆試取入一、二等者,以七品小京官、知縣或教職,分別任用。

二、水圳建設過程

1.中部山勢高聳,有水利之便。

施世榜早年隨父親來台時,見到台灣中部有高山,水流落差相當大,水源充沛。但是,到了乾季卻又沒水,乾溼季節分明,以致農田開墾未能盡地利之用。所以,於1709年開始建造水圳,來解決灌溉問題。自鼻仔頭(今彰化縣二水鄉)設置圳頭,挖掘渠道,引用濁水溪的水來灌溉農田,是以現今源泉村林先生廟內仍矗立著一塊標示著「源頭」二字的石碑,便是為紀念八堡圳源頭於此設立。

2.初期遇阻,遇見林先生。

水圳興築初期即遇到了困難,修築並不順利,主要問題在於導水工法遇到了瓶頸。於是,施世榜以千金的獎賞公開徵求解決方法。之後,一位不知名的老者現身指點開鑿之法,用藤編成的頭寬尾狹之圓椎型壩籠放置水圳中,水圳果然順利導水。這種導水工法稱作「壩籠」。在滿水期時,壩籠可以避免水勢直衝圳道,破壞水圳;乾旱期可以匯聚水源導入圳道。它的形狀如倒筍,故又稱「圓筍」或「倒筍」。

後來,施世榜及當地居民想要答謝這位老先生,但他卻拒絕接受酬勞,也不表示姓名並且不見蹤影,只留下所穿的布鞋於兩棵樹之間,故稱其為「林先生」。後人仰其恩德。於是在二水取水口附近建了一座廟宇以資紀念,稱為「林先生廟」。

3.施厝圳灌溉腹地廣闊。

施世榜前後共花了年時間,水圳終於在康熙五十八年竣工,流經一百零三莊,其灌溉面積涵蓋一半以上的彰化縣域。灌溉腹地為清代全臺灣最大規模的水利工程。由於水圳引用的是濁水溪之水,於是最初被稱為「濁水圳」。之後,當地鄉民因施世榜出錢出力,故將水圳稱之為「施厝圳」。後來,因彰化地區實施「保」的制度後,全境共有十三堡半之田地,而水圳的蓄水量足以灌溉八堡之多,故又名八堡圳。施家每年從八堡圳佃戶徵收水租達數萬石,子孫因此世代富足。

4.日據時期,強制劃為公有。

日本佔據台灣後,在1897年將此圳的主權強制改為政府公有,合併在台中州公共埤圳連合會的管轄下。同時推舉鹿港辜顯榮為圳長,管理經營水圳事務。

5.建林先生廟以奉祀,香火不絕。

施世榜在台灣並無建造祠堂,但全台灣共有二處廟宇供奉神位以施長齡之名而立。其中之一,便是在是在彰化縣二水鄉鼻仔頭八堡圳的源頭所建「林先生廟」內。彰化當地的佃農,因感念林先生的功德,遂設立「林先生廟」,主祀林先生神位,並配祀開圳有功的施世榜、黃仕卿祿位。另一處,則在鹿港媽祖廟的右廂房內。施世榜的義行風範,澤被萬民,其餘還建有敬聖樓、修鳳山縣學宮、捐海東書院學租、建恩赦橋、修晉江文廟等等,有蹟可徵。

   
  施世榜畫像。出處:
洪英聖編著彰化八堡圳傳奇史料圖輯。
鹿港天后宮,
內有設殿安奉施世榜祿位。
 
   
  鹿港天后宮內供奉施世榜祿位。
有匾額上書「功垂八堡」。
鹿港天后宮右廂房內供奉的施世榜祿位。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施世榜
     賴宗寶《二水采風》
     陳水源〈八堡圳開築工程大功業〉

回開圳名人榜首頁
 

回網站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