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人建築師
     

      王立人建築師自95年起即擔任高雄縣環境景觀總顧問,對於縣府各項重大建設計畫、城鄉風貌計畫案的推動以及計畫品質提升,貢獻良多。如今縣市合併後,亦繼續擔景觀顧問的任務,讓大高雄的地方建設,能維持良好的風貌。

      今天,我們到王建築師的事務所採訪,對於檨仔林埤的建設,他給予我們很多的觀念與啟示,以下是訪問的內容:

日期:101年2月22日
地點:王立人建築師事務所
採訪者:珍愛地球團隊共十人
記錄者:陳乙馨、潘辰瑜

1.請問王建築師您在檨仔林埤濕地公園的改建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是:

      我扮演的角色是一種催化的角色。其實檨仔林埤早期本來就是一個公園用地,市政府早期也做過一些規劃,但是,好像因為錢的問題,所以沒有開闢,變成了很髒亂的地方,如果政府後來沒有開闢,就沒有檨仔林埤的存在。

      而我跟當地民眾第一次碰面是蔡智充建築師邀我們去的,記得去的時候是在他們大樓頂樓,民眾是覺得我們要改變檨仔林埤是不太可能的事。那時我有在日本的照片,是一個叫做「近江八幡掘」的護城河,那裡本來也很髒亂,當地的民眾本來也是說:「我們把它填起來,當作停車場!」但又有人說:「把它填起來,我們會後悔。」同樣的,面對檨仔林埤這個問題,如果民眾不講話,那大概也沒有這個機會。民眾本來懷疑:「這麼好的景色怎麼可能在台灣呈現?」但後來他們發現改造是有機會的。所以對當地的民眾來講,我是扮演一個鼓勵他們對環境改造的信心。

      而當政府部門開會時,我也會大力輔助他們改造計畫這件事情。其實還有一個要求改造檨仔林埤的原因,就是那時候因為都市開發,所以有些地方開始淹水,而比較遠的原因是因為仁武有個埤塘(八卦寮)要被填起來,那時候縣市還沒有合併,如果當時填起來的話淹水的情形在高雄市也會產生。

      河川的汙染其實是我們人類自己把它弄髒的,所以我們要想辦法讓河川恢復原來的樣貌,檨仔林埤就是這個問題,大家不喜歡的東西就往這裡丟,造成本來很乾淨的環境,後來變得不好。

      我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要扮演,不是誰的功勞。

 

2.當初在改建檨仔林埤濕地公園時,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

      其實最大的困難就是土地,因為土地是農田水利會的。以前政府就有規劃案,要做成公園,但是依政府的執政者來看,檨仔林埤的地理位置是屬於邊緣地帶,那相對的,大家就不會覺得它很重要,而且要開闢的話也必須拿錢和他(農田水利會)買土地,土地要好幾億,所以就只能這樣擺著,畢竟那個公園並不是那麼急迫去改造,民眾也不會很關心,因為也沒錢改造,政府後來就想要採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來解決。另外,在檨仔林埤的轉角處有一小片未開闢過的荒野,那裡就是當時縣市的交接處,所以在開闢檨仔林埤時,那一段無法解決。

      流過檨仔林埤是曹公新圳,另外還有一條曹公舊圳。之前在整理舊圳時,曾經被農田水利會提告,因為未經許可就擅自動用土地,所以我覺得所有的治理都跟土地有關係。當時因為是縣市交界所以無法做最完整的規劃,因此我還是覺得有遺憾。至於目前檨仔林埤還有一部分的土地也還沒有徵收,所以沒有完整性。

 

3.請問王建築師對於溼地公園建設有什麼看法?

      我們要談的是「軟性治洪」的觀念。就是下雨時,雨不一定要趕快把它排掉。在台北,雨水量是六比四;在台中,大概是七比三;在台南,是八比二;在我們高雄,就大概是九比一。高雄很熱,但下起雨來卻很大,要嘛雨下很大,要嘛就是晴天,以前的想法是:趕快把水流掉,但是現在怕水流掉了我們會缺水,所以目前的觀念,就是在每個地方都設滯洪池,下雨時把雨水留住,讓土壤吸收。這有一個好處是比較不會那麼熱,像我們到鄉間比較不那麼熱,是因為土壤裡涵養一些水分,可以調節氣溫,所以這個觀念也是濕地公園的的一部份。

      但是大家不要把濕地跟軟性治洪放在一起,濕地裡面是有很多的生物會成長,所以我們談治洪的話也要注意下面植物生長的問題。而蔡智充建築師在設計濕地公園時分成兩層、三層步道,下雨天水淹到上面也沒關係,等到水退去,上面步道還是可以運動。在東光國小後面也有這樣的一個公園,雖然不是很漂亮,但是很特別,現在很多公園都有這樣的設計。在檨仔林埤附近有一個叫做本和里滯洪池,它是一個公園但是往下凹,本來是一個埤塘,後來是人們開闢把它填起來的,結果卻造成淹水的問題。

      而檨仔林埤公園有些地方為什麼不讓人進去?是因為那裡是動物的躲藏區、緩衝地,而你如果對動物友善,牠就會主動靠近你,會讓生態比較多樣化。

 

4.您滿意檨仔林埤濕地公園改建後的樣子嗎?為什麼?

      我想,我還是很滿意,最起碼在整個規劃設計上面,讓大家不再認為公園只是拿來盪鞦韆的,是一個比較自然的公園,而不是很人工化的。這裡有一些比較生態、可以散步的空間,我想,可以讓人更接近大自然,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在規劃公園的時候,我們盡量減少一些人為的設施,設計其實是很簡單的,但在簡單背後也有它的豐富性。我希望同學去了解,並不是你公園設計成什麼樣子它就長成什麼樣子,公園其實是會成長的,慢慢的樹會長起來,花草會更替,所以蔡智充建築師每隔半年就會去看一次,看看他的設計變成什麼樣子,因為植物就和我們人一樣會成長。而我們對公園必須有所期盼,期盼它變得更加自然。這也是我們常常在檢討的,施工的方式是不是真的很生態、很自然?

 

5.有民眾提出檨仔林埤的建議,這點可能實施嗎?(興建涼亭、垃圾桶、廁所)      
      我個人是覺得可能台灣人對公園的想法比較像是說有廁所可以方便、有涼亭下雨時能去躲雨,但是應該要看公園的規模。以檨仔林埤來說,是不需要這些設施的,因為家就在附近,如果說是觀光客,參觀也只需花半個鐘頭左右,沒有必要在公園裡加那麼多設施。至於垃圾筒,自己製造的垃圾應該要自己帶回家丟,如果添加垃圾筒,還要請人來整理;廁所也一樣,需要人掃,而且會有流浪漢進來,有人可能會從此都不來觀光,應該要看對公園是正面還是負面的需求,而不只是為了滿足一部分的人而已。

 

6.您對於曹公圳的景觀規劃有什麼看法?

      曹公圳的建設過程中其實我們不斷的再推動,這個建設也有許多規劃,這些規劃也慢慢的被執行。仔細去看,往上走就是九番埤,有面臨到一些問題,水圳的一邊規劃是灌溉用水,但是到現在還是一個排水溝,灌溉的水和排水溝渠道混在一起,我覺得做得並不是很好,有點在破壞生態,我們希望讓它恢復。

 

7.您覺得檨仔林埤得水質應該如何改善? 

      要從流域的觀點來看,我覺得第一件事很重要,就是不要讓上游的汙水排進來,但不要讓水流進來,還是要製造一些水,所以在更上游的地方建設水的淨化設施,讓淨化過的水流入檨仔林埤。水會蒸發,而水如果太淺就會生綠藻,水就會發臭或優養化。雖然我們是在規劃檨仔林埤,但應該把目光放遠一點。如果去檨仔林埤觀察時,就會發現源頭的地方水比較深,那個地方就是讓水流進來時髒東西能沉澱下來,將來可以把它挖掉,水就會比較乾淨,所以會發現上游的水很髒,但是到下游就變乾淨,所以檨仔林埤的水,除了水生植物的淨化外,還有可以用沉澱的效果來處理。

心得:

      我覺得王建築師很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而且對附近的大小埤塘也瞭若指掌,實在很了不起,他也很願意和我們分享檨仔林埤改造時的過程,使我們對檨仔林埤有更進一步的了解。王建築師注重的是「自然」,目標是讓檨仔林埤更有綠色氣息,對於他的想法,我也很認同,自然就是美!

      聽完了王建築師的解說,我們對檨仔林埤的改造史又更加熟悉了,而且,對高雄的人文也有進一步的認識,真是獲益良多!

 

 

 

本網頁由高雄市東光國小資源五班【珍愛地球】團隊製作
最佳瀏覽效果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