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所在的高雄平原,東倚中央山脈,西臨台灣海峽,整體地勢大致北高南低、東高西低。除了壽山、半屏山和鳳山丘陵等地勢較高的地區外,古代原是海域,經過河流或海洋不斷堆積泥沙,才漸漸形成陸地,較為低窪的地方則形成溼地或埤潭。
高屏溪的泥沙因海流的沖積,經年累月在旗後山的後方堆積,而形成今日的旗津沙洲,旗津沙洲內側與陸地間的水域乃成為潟湖,稱為「打狗隙」,高雄港便是利用潟湖地形整建而來的。
高雄市區並無長度較長或流域較廣的大型河流,主要河川由北而南為後勁溪、愛河與前鎮溪(上游為鳳山溪),皆由東向西流入台灣海峽。本研究區內主要的湖泊則有蓮池潭、澄清湖、金獅湖等,這些河流和湖泊的水源,都與曹公圳有關。曹公圳灌溉的餘水流注到高雄市區,而高屏溪則是曹公圳灌溉區主要的水源。
高雄平原上最大的河流高屏溪,舊名「下淡水溪」,發源於中央山脈西南麓,向南流貫高雄、屏東平原,經東港、林園鄉(高屏兩縣交界)入海。高屏溪為台灣流域 面積最大的河流,全長171公里,流長僅次於濁水溪,為台灣第二長的河流。主流上游為荖濃溪、濁口溪和隘寮溪,續流至與旗山溪 (楠梓仙溪) 合流後才稱為高屏溪,最後注入台灣海峽。高屏溪的水源雖然豐沛,但是卻遭沿岸的濫採砂石與人為汙染,造成水資源嚴重受創。
高雄平原平坦的地形提供了產業發展及居住的生活空間,不過也因為地形平坦且傾斜度不大,大雨來臨時容易排水不良,甚至產生水患。因此,水文問題是高雄地區發展的重要課題。
撰文/製圖者:楊宗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