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小實小實在很小 簡報專題計畫 回首頁 六十風華 國語實驗 杏壇典範 春風化雨 實小臉譜 網站導覽

 
 
完全學習的國語文教學法(注音符號綜合教學、說話直接教學法、國語科混合教學法)
受訪者: 李碧霞 老師
 
注音符號綜合教學和說話直接教學法
 
李老師在民國53年進實小服務,正值張希文校長時期。當時三省小正在推動「注音符號綜合教學法」和「說話直接教學法」,她說:「這套教學法是由蔡雅琳老師首先在國語實小推動實驗,蔡老師稱得上是注音符號綜合教學法的鼻祖。」後來這套教學法經過不斷地實驗及改進,終於在民國42年由教育部公告,通令全省小學使用綜合教學法教注音符號;採用直接教學法教說話。
   
示範教學刺激教師成長
  提到示範教學,李老師記得那時每年固定由三省小示範教學,所有一年級的老師聚集在一起,採抽簽方式做注音符號教學或說話教學演示。民國59年改為臺北市所有小學的教學演示,她第一次被抽到去教注音符號,心情緊張萬分;回想起來,她認為要有所刺激,老師的動力與潛能才會發揮出來。以前在實小教書時,臺灣省國語科的督學劉炳南先生不定時會在教室後面觀課,透過觀課與討論增進教師的專業知能。
   
說話直接教學法有助聽說能力的提升
  說到當時推行的「說話直接教學法」,她強調該教學法是由王玉川先生(實小第二任校長,任職於民國36年8月到37年1月)依據英語教學法中的「直接教學法」的原理原則來教外國人學會說目標語,故稱之為「說話直接教學法」。李老師解釋,這種教學法的優點是不需要透過翻譯,而以各種不同示意的方式讓學生理解目標語的意義,之後再藉由不斷的練習學會該語言。
她依稀記得她剛上任兩個月,臺北師專洪老師帶領第一屆五專生參觀她教學。她把教案活動寫在八開的圖畫紙上,按順序分段落詳細寫出教學步驟,一點也馬虎不得。在實小老師的努力教學下,雖然學生的國語文程度顯著進步,但是在說國語時偶而還是會有不成文法。於是在民國62到72年,即李穎萍校長任職期間,繼續延用以前的教學法;為順應學生程度,他們把教學內容簡化成一年級前十週的說話教材。她說,說話直接教學法有一定的教學步驟:先陳述、再發問、然後依普通問、選擇問、特殊問的程序向學生發問。所以學生回答是從簡單的字到一句完整的話,學習過程循序漸進,有助聽說能力的提升。

直接教學法用在教學生學習第二外語上,已經實驗証明有顯著的成效,她語氣肯定的表示:「王玉川先生研發的教學法結合了教育學和語言學的教學原理,至今仍然受用於華語教學;如現在國語日報語文中心教一句華語都不會的外籍人士,都採用王玉川老師的說話直接教學法,其教材是根據王先生早期所編寫的「國語說話教學指引」一書而來,該書的編法,主要以句型為骨幹,依據句型的需要去選擇語詞,然後再根據語詞的需要去選擇生活情景。所以學生經一兩個月的密集訓練後,日常生活用語的聽、說能力都不成問題。」
   
國語科混合教學法
  民國68年時李校長除了延續以前的教學法之外,也研發以讀書為核心來配合說話、作文、寫字的國語科混合教學法;為因應教學需要,先後邀請北師林國樑教授及女師專顧大我教授來校指導。李老師表示指導內容有分析課文教材、編寫教學設計及進行單元活動。「國語科混合教學將說、讀、寫、作教材統整後混合在一起實施。以三課為一個大單元進行教學;國語科混合教學法中的作文教學方式,在低年級有看圖作文、仿寫作文、中年級有聽寫作文、實物討論、到高年級的命題作文。」為了研究國語科混合教學法,他們要到板橋教師研習會接受訓練,與女師專顧大我教授共同研究學習。

老師研習後回到學校,要以自己的班級為實驗對象推行該教學法,並記錄看圖作文的教學歷程與學生的作品,此外還要分析學生的學習成效,將成果作成研究報告與他校老師互相交流,再向外推廣到全臺北市。她又表示當時的教師在國語文教學的訓練不但嚴謹而且完善;在實際教學時,她不強調理論的講述,在教學生分析課文時,提問方式以先說什麼,後說什麼,再說什麼,請學生先回答,老師只要從旁引導。

這種引導提問的教學方式,在民國68年實施新課程標準時,國編版的低年級版本習作就是根據這個教學模式編寫的。她指出國語實小的注音符號教學法,除了用於教本地學生之外,還用來教外籍人士。此外她最近應外交部、教育部、僑委會的邀請,指導華語教學,都採用王玉川老師的說話直接教學法。她說:「教生字新詞時不可單獨教,要了解內容字意,不可逐字翻譯。」國語科混合教學是對學生的聽、說、讀、寫作全方位的訓練,從學生的成就可以看到這部分的教學成效。她記得為了提倡學生閱讀能力,她利用西卡紙做出圖文並茂的大海報,用來引起學生在閱讀與作文的學習與興趣。除此之外,她實施朗讀教學,為了不讓學生有壓力,她會要學生回家「每天讀三次」,隔天再告訴學生要把課文讀得很熟,熟到不看書都能讀得出來,第三天「美讀課文」。其實學生無形中已把課文背熟了,也達到朗讀教學的目的。她又補充:「賞析能力對仿作很重要,寫作前要先會欣賞別人作品的優點。有效的提問利於學生賞析能力的提升。」
   
國語科混合教學的流程(低、中、高)
  她說到國語科混合教學的流程強調:「要先了解課文大意,再進行生字新詞教學,教生字時形、音、義同時進行,接著內容深究、形式深究,再推論主旨,說話教學(即口述作文)後,再指導筆述作文。看圖作文前的口述作文對低年級學生很重要。

民國62年李校長延續注音符號教學法和說話直接教學法,首先在低年級發展看圖作文教學,再延伸中高年級推行國語科混合教學,最後才推行至全臺北市。70年代是國語科混合教學法的高峰,臺北市很多學校都實施。
   
善於利用報章雜誌使教學內容多樣化
  自九年一貫後,教育部推行閱讀,教學多樣化。她認為教學是一種藝術,國語日報一直以編教材的方式來編報紙。它提供了教師多元的教學內容與主題,非常適合教師取材於教學。教學要能結合傳統的優點和革新的教學法。民國88年大考中心提供了很多寫作新訊息,強調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多元思考及文章的實用性;隨著時代改變,培養學生實際的應用語文能力是刻不容緩的。
   
語文能力低落的原因
  「現在學生的語文能力比較差,不全然是教學法的問題,這和青少年次文化有關,如大量使用火星文與注音文。」李老師一語道出目前年輕人語文低落的原因。她指出,語文教學時數也減少,以前兩個星期教三課,老師有充分的時間和學生探討課文內容。教育環境的改變是整體語文程度落後的因素之一。她又說,師資培訓多元化後,很多教育學程出來的老師專業素養和訓練都不紮實,導致教學效能未能充份發揮,自然學生語文學習成效受到影響。
   
對實小的期許
  「希望國語實小保留好的傳統,繼續執國語文教學之牛耳;老師要能融合過去優良的教學法與新的教學法為一體,為國語文教學努力。」李碧霞老師寄以重望的表示,國語實小就是國語文教學的權威。
                              撰文 /崔延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