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小實小實在很小 簡報專題計畫 回首頁 六十風華 國語實驗 杏壇典範 春風化雨 實小臉譜 網站導覽

 
 
生動活潑的注音符號教學法與看圖作文
受訪者: 張惟萍 老師
 
教學經驗來自資深教師的指導與教誨
  民國45年自師範畢業後,就進國語實小服務。當時的校園建築都是平房;木頭房子、木製地板,走起路來聲音「嘎嘎作響」。老師宿舍分布在校園四週,三餐都在學校吃,學校有伙食團,星期天大家輪流包餃子。當時才十八歲,男女教師相處和睦,如同自家人。而且每位教師都很上進,下班去補習班準備考大學,當時沒有進修制度,想讀書就得憑本事考試進大學。

不過當時有保送制度,在國語實小服務因資淺所以比較沒有機會,實小重視倫理,資深有能力的老師很多。後來保送唸童子軍專修科,最後也沒去讀,在實小一待就四十二年。

當時教師來源多以臺北女師為主,我是第一個從屏師來的,很多老師來自大陸。那時注音符號教學是由蔡雅琳老師實驗與指導的。我年紀輕,經驗淺,常常教了一半就跑到隔壁班請教資深老師,之後再趕緊回班級裡上課。實小重倫理,老師之間長幼有序,前輩老師經驗豐富,大家都很服氣,真是受益良多。記得當時一年級有四個班級─忠、孝、仁、愛;一班有六十到七十人。退休那年,因推動小班教學才減為一班最少38人。
   
重視教學觀摩,激勵教師專業成長
  當時臺灣九個省小,作業都是老師自己編,一、二年級國語習作由國語實小教師編製。她說當時臺北的三個省小常集中在一起辦理教學觀摩,當場抽簽決定教哪科,老師就得上台。張校長重視教學觀摩,在教學之前會請專家如柯遜添教授於星期天連續四次前來指導。而且一年一次的教學觀摩,不分資深、資淺都得參加。她猶記得在二十歲那一年,金門高中學生來觀摩,各個身高都比她高,她嚇得直發抖,緊張萬分。如今回想起來,她說:「真是既興奮又緊張!」
   
教具製作,豐富多元教學
 
張老師跟著前輩老師學習,只要下午沒課,她就去請教資深老師;先寫簡案給蔡老師看,修改之後才進行教學。雖然學校學過教材教法,但是不清楚之處還是不少,教學前的準備工夫花的時間往往比上課還多。上完課後常反省缺失,並記錄教學過程隨時修正,下堂課力求改進。初為教師的前兩年,她很認真,製作的教具字卡很多。她強調那時改本子更是認真,校長隨時會抽查,若老師有遺漏之處,張校長會用紅筆做記號。作文一定是眉批、尾批仔細批改,一點也不能馬虎。學生作文都是在學校完成,不帶回家。 張老師以肯定的口吻說:「這也是國語實小國語文能力強的原因。」那時每一課的國語教學,老師得做教具─有新詞卡、生字卡、圖畫、句型卡、詞類變化、換詞卡。每人負責二、三課,用毛筆寫。作文方面,有看圖作文,做為全臺北市電視教學示範;圖畫、背景、人物都得先設計好。她記得圖片是由美術老師畫的,非常辛苦,只畫一套,剩下四套只好由老師自己製作,她都是利用玻璃描繪複製或刻鋼板油印的。
   
集思廣益,增進個人國語文教學能力
  說到注音符號教學方法,她表示:「教注音符號拼音,我會加上簡短的兒歌教四聲,易學易記。 接著學句型、詞類變化、短文。學國字時,再教標點符號,作業要求在學校完成。」她說學生在這樣的學習方法下,成果表現優秀,常投稿到國語日報皆被登出。那時國語文教學很紮實,四位老師有四種不同的教法,湊在一起,大家集思廣益,互相交流。寫字教學在一、二年級時訓練用鉛筆,三年級訓練學生用原子筆,二年級下學期開始練習用原子筆。聯絡簿的功能強,有時家長不合作,她會利用聯絡簿來溝通。張老師花心思教學,以不處罰學生為原則。
   
注音符號教學,循序漸進
  張老師強調注音符號教學要按部就班,孩子學正音,不是每個都學得好,不管會不會,都得仔細教。每一課類型不同,教法也不同,有圖最好,把注音符號放入有圖的內容最有利學習,她強調頌唸,語詞先全體說,分組說,個別說。教學不要怕麻煩,從單字對符號,試唸,小朋友唸,循序漸進,學生才易習得。她又強調,教注音符號筆順時,以遊戲方式練習,如請小朋友二人一組,一起排字,用手用腳或用頭來寫字。也可用鉛筆或橡皮擦來排注音符號的形狀。為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她在教室貼白報紙讓學生隨意寫。注音符號練習不熟,不要急,慢慢來。學生自己要做字卡片,自已做的東西會比較珍惜,不像現成的教具現成的,學生較不珍惜。
   
看圖作文打下語文基礎
 

張老師的作文教學,經驗豐富。說到這她更是闡述清晰,唯恐遺漏,她說看圖日記、看圖作文從二年級開始,第一節課教作文,第二節課寫作文,她批改完,選出好、中、劣,具代表性的作品分析給學生明白如何寫作文。

低年級重視看圖作文,以此建立語文基礎。那時國語文習作是國編本由林國樑教授編的,實小重視看圖作文,每一課都有看圖作文,每一單元配合主題看圖作文,老師一齊討論題目以及要用幾張圖片教作文,有分段教學;如要寫三段就用三張圖或五張圖,會留一張空白圖給學生自己想像如何接。她補充地說,看圖作文,雖然圖片一樣,老師提問方式不同則學生的回答也會不同;例如有次她拿張消防人員的圖片問學生看,學生的回答有正面也有負面的;有的學生想當消防人員,有的卻不想,所以教出來的學生,作文不是千篇一律。她又說:「在教看圖作文時會有語詞提示學生,如:強調(口述教學)先說,再說,最後說,感想等步驟教學。也就是老師先拿圖先說,接著你說,他說,再請學生站請來綜合說,經過多人述說以後,語詞就增加了」。整個教學過程強調學生要會描述事情發生的原因、經過及結果。

當時一年級每一學期有八個單元,有八篇看圖作文。每一個單元由教師設計教學,兩人一組,討論句子,再回到班級裡教,課後再檢討修正,後來她們還將這些教學心得整理成書出版。實小學生本來作文程度不是都很好,經過低年級看圖作文的學習歷程,三年級記敘文,一路而來作文程度自然提升。她語重心長的說:「從學生的學習成果可看出老師的付出。」那時看圖作文練習,後來在國語習作裡也有放入圖,由美術老師把圖放大(四開)成底稿,供老師描繪彩色成圖畫教具(圖放在窗戶上描畫)。她說當時教學不能偷懶,每課都有主題,老師得自己設計,美勞老師畫圖畫底稿,一點也不輕鬆。「教作文不要怕,只要願意教,一定會成功。」最後張老師提到,她一路的成長受惠於前輩教師許多,「實小精神貴在倫理,前輩老師會主動教後輩,這是實小的傳統。」她感恩的強調這種傳承的精神要保持下去。

                                      撰文 /崔延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