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小實小實在很小 簡報專題計畫 回首頁 六十風華 國語實驗 杏壇典範 春風化雨 實小臉譜 網站導覽

 
 
國語實小創校60週年了,臺灣光復後政府因推行國語教育實驗教學新方法,在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下附設實驗學校,推廣國語文教育,即為本校前身。民國56年7月本校改隸臺北市更為名「臺北市國語實驗國民小學」賡續推廣國語文教學研究之工作。

學校自創校以來即負有國語文教學之實驗、研究、推廣責任。課程發展的主軸雖然以國語文為中心,然而在教育改革的過程中,亦兼負階段性實驗任務,茲就本校課程發展之歷程簡述說明如下:
 
國語科混合科教學
  自從民國68年本校推廣實施「國語科混合教學」,所謂混合教學就是以課文為核心,安排有關說話、寫字、作文的教材,把握教學重點,訓練學生聽和說,讀和寫的一種教學。「在讀書方面」教學生了解課文大意,從新詞中學習生字、音、形、義同時教學,讓兒童了解讀音、語法、含義、文字的筆畫、間架。「在說話方面」讓學生知道如何找材料,應用新鮮的詞彙,了解發言的立場,表達說話的語氣。「在作文方面」經過課文的賞析與深究之後,學生吸收了寫作的技巧,了解取材的方法,懂得發表的層次與修辭的運用,然後寫出完整的文章,使學習的效果統一而成為整體。這樣的教學方法不但提高了學生認知的能力,也提升了學生國語文的能力,此階段學校以國立教育編譯館之國語教科書,逐冊逐課進行教材分析,出版「國語科混合教學教材分析」供各校教學參考。
   
主題統整課程
  民國84年四一○教育改造聯盟呼籲學校教育要能配合小孩個別發展,希望在統一教材、統一考試、統一課表的學習以外,改變教學教法能夠讓學生能有彈性的學習與發展。遂自84學年度起因應教育改革實施開放教育,這一波的教育改革重視學生創造的特質,讓教師能局部的對課程或教材進行重整,以彈性的課表進行教學,老師不再受統一紙筆測驗的限制,不必要趕進度,課程可以因節日、時令自主更動單元先後順序,並視需要增減教材內容,學生的評量也可提交報告、實際演練、觀察紀錄等來完成。本校於84學年度起實施開放教育、85學年度實施國語科主題教學,86學年度發展課程統整教學,接續於87學年度辦理小班教學精神的課程改革。課程的開發全體教師從摸索、嘗試、實驗到出版「快樂的教與學-主題統整課程」成果集二冊,提供全國在課程統整課程設計的案例分享,因為實施課程統整教師重視協同教學,也更具有課程設計的能力。
   
九年一貫課程
  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強調學校本位課程的開發與管理,學校的課程不再只是固定的教科書而是活化的內容,強調培養學生能帶得走的基本能力,而不是背不動的書包。本校自88、89學年度起辦理九年一貫課程試辦實驗方案,教師研讀了解九年一貫課程各領域能力指標,開發學校本位課程,實驗推廣統整課程與協同教學方案。此次課程改革各領域學習節數減少,領域教師更要展現教學專業,在有限的學習節數中,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讓學習變得更有效。本校因應九年一貫試辦辦理各類教師研習課程,如:領域能力指標研討、繪本書、少年小說、影片融入教學策略等,盼能提升教師專業知能,全體教師在研發處的帶領下出版「學校本位課程的規劃與實施」、「學校本位課程的開發一至七」以及「實小學報一至五」,供全國各校課程開發參考。
   
國語文閱讀延伸寫作
  自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語文的教學時數含英語、鄉土語言與國語文,國語文的學習時數由早期每週10節課到現今僅存4-6節課,國語實小的教師為培養學生語文在聽、說、讀、寫、作的基本能力,自91學年度起全校推動國語文閱讀延伸寫作課程,期望在有限的國語文學習時間內,將閱讀課程與國語文教學,設計成互相交織與互相增補的課程,讓閱讀與國語文課程不是平行的兩條線。從教師選擇審定本教科書做為國文語課程設計的教材架構,發展學生識字、提問、學習摘取重點、修辭、文章架構與寫作能力…等,並選擇合適的單元設計有意義的閱讀延伸課程,選擇合適的書籍、影片、圖片或報章雜誌等,讓閱讀活動是連結國語文教材,延伸學生應習得的語文能力或情意課程的延伸,透過延伸閱讀,提供的多樣化的學習教材並設計讓學生參與體驗的活動後才進行作文習寫,將國語文教材結合閱讀活動延伸設計,能開拓學生學習視野,厚實學生背景知識,提升學生國語文能力。
   
學校課程是一個不斷建構更新的過程,國語實小教師在面對民主化、本土化與國際化的趨勢,對於課程的研發與改進,一直秉持著創校精神,在學校現場持續進行研究、實驗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