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緣起計畫簡報工作進度拾荒少年參考資料網站地圖  
   
 
認識荒野保護協會同心守護荒野的夥伴拾荒少年訪問記錄付諸行動、親身體驗問卷調查生態知識園地展望未來、學習成長及感謝

*佳汝推薦:《荒野有歌》
徐仁修的自然觀察紀錄與體驗


圖片來源:
博客來網路書店


書名:荒野有歌
作者:徐仁修/著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02年08月25日
ISBN:957324702X

說明:陳佳汝的閱讀心得分享影片
攝影:林千惠老師
影片剪輯:陳佳汝

【閱讀動機】

  之所以會看這本書,完全拜網路的便捷所賜。現在大家都有發表感想的自由,只要在網站傳出自己的想法,不管多少人,只要心念志同者,都可以在網路上尋求與自己心靈相通的朋友。因為網站的製作,偶然看到了徐仁修先生的網頁,裡面有很多涵義深刻的文章讓我思索不已。
或許是因為這樣吧?與同組的朋友相約去圖書。希望探究徐先生更多的想法,館借書,在一堆排滿書籍的書架上,發現了這本封面淡色的攝影作品借了這本平常根本不會想要去瞄一眼的觀察紀錄。看完之後受益良多,希望大家也能翻閱這本文字優美、照片也生動活潑的荒野有歌。


說明:佳汝介紹書籍的大意
攝影:拾荒少年

【大意】

  這是徐仁修先生二十年來在臺灣山野所做的自然觀察與體驗,一方面是知識的紀錄,一方面是以優美的文字描述作者與大自然相處的經驗傳承,是在自然深處的沈思與反省。為了保留臺灣大自然的一線生機,在這二十年,作者經常上山下海,以紙筆、相機來紀錄美麗豐饒的福爾摩沙,為了讓兒童有機會與能力接觸大自然,作者也花好多時間去為孩子們演講,並帶領他們到荒野自然去觀察與體驗。本書分為七個章節,分別是攝影照片搭配類似散文的生態紀錄,來展現作者眼中的自然環境之美。

【佳汝心得分享】

  我不得不說,這真是一本讓人大開眼界的觀察紀錄啊!
  相較於其他自然圖鑑或是百科全書,觀察敘述是我最不想碰的沉悶書名單之一。原因無它,那種呆板的描寫手法,還有一天一天的表格式紀錄,就算是擁有耐性之人,也會被無止境的成長觀察把思緒給淹沒。而這本書最令我喜愛的一點,就是它那種優美的景物描寫。例如在「森林最優美的一天」章節中,有一句是這麼描述油桐花的:「迎面而來的是許許多多雪片一般的油桐花,飄盪著、旋轉著,好像仙女散花,落在姑婆芋的大葉片上,在野薑


說明:佳汝的閱讀心得分享
攝影:拾荒少年

  花的層層葉上,在我的帽子上,也把整條山徑鋪上了油桐花編織的白色長地毯,空氣中散佈著濃淡適宜、令人愉悅的花香。」光是從這一句簡簡單單的景物描述,就足以證明書的好看不只要是內容精采,更需要讓人驚嘆的寫作手法。
  除此之外,本書也提到了有關作者的童年紀錄,是我最喜歡的故事章節。其中,有一篇是描述捉塘蝨的趣事,作者因為讓一條巨大的塘蝨逃掉而懊悔不已,雖然百般向村人解釋自己真的抓到這麼大的塘蝨,但是其他村童卻笑他愛吹牛。於是,為了挽回名譽,他便忍著手指頭流血的痛苦,徒手捉到了那一隻巨大的塘蝨,好平撫之前被嘲笑的傷痛。故事敘述的生動有趣,讓人有如臨現場的細膩感。
  我常常會感嘆,為甚麼世界上有那麼多美好的景色,卻都分布在高聳危險的地帶,讓人沒辦法一窺其美麗的面紗呢?直到後來,我讀了這本書,才如當頭棒喝般,頓時省悟了這個難過的道理。就是因為它分布在讓人無法靠近的荊棘地區,才得以保存到現在的啊!要是以前平地上也有這麼壯觀的美景,也都因為人為的破壞建造,不斷的開發而消失殆盡。阿里山的神木為甚麼都是樹幹中空的呢?因為那些可以作為木材的好木都被人砍去做房屋了啊!想法到這裡,但仍心有餘悸,原來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們害的。
  所以,現在就開始關心吧!不再仰慕那些綺麗壯觀的景物,低下頭來照顧身邊的一草一木吧!藝術大師羅丹說:「這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只要用心觀察,那小小草叢中綻放的花朵,都是世間最美的存在,何不就從保護這朵花開始呢?只有從自身的環境開始做起,才會回覆到以往的乾淨清潔。大家盡一份心力,慢慢的改造這個被污染的星球,讓它在往後的日子裡,依舊會那麼的藍、那麼的清。

*

【同學回饋】

陳廷說:

  光是一開始介紹這本荒野有歌時就足以吸引我們,對生態觀察的描述相當生動,再加上搭配自己所比畫的動作,彷彿在聽場故事般,引人注目。

偉婷說:

  我有感受到你說的那種,照片背後所代表的意義,難道就只是保留美,而非傳頌美嗎?當攝影人按下快門那刻,所抱持著,應當是把當下的美好加以記錄,希望能有再遇見的一天,而不是為了最後一次而留念。希望,你以後也可以成為記錄美卻也保留美的使者!

阡芷說:

  佳汝提到的用照片保存大自然的是最拙劣的手法。沒錯!我想這不只是最拙劣的手法,同時也是最悲哀的方法。身為大自然一員的我們,連自己的「家」都保護不了,連自己的「家」都愛護不了,那還配當大自然的孩子嗎?

大涵說:

  照片,是可以讓我們留下美好的記憶的東西。但是,用在景物上,總覺得,好像這些美麗的景物隨時都要消失了。如果真的是這樣,我們的子子孫孫只能看著照片回想從前的美景嗎?畢竟,照片中的景象不會動,如果能為了下一代著想留下真實的景色,比起照片,不是更棒嗎?

雁評說:

  現在的人類都不重視我們的生態,也不會去注意到我們周遭的環境,我想大家如果也去看這本書,應該會想好好的去保留吧!

程琦說:

  現在越來越多人不是那麼重視我們的生態,徐仁修先生這種保存美的方法,會讓更多人注意我們的環境,如果大家都發現臺灣生態有這麼美,會不會有更多人願意保護環境呢?

文字整理:官大涵、徐阡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