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憂慮,為什麼可以說成「高枕無憂」?誠心想要聘請人才,為什麼要用「三顧茅廬」來形容?為什麼「樂不思蜀」用來形容玩得不想回家很恰當,還顯得很有學問?
這些成語,都是出自《三國演義》裡高潮迭起的故事。
這本《看三國,學成語》讓你在隨著三國時代各路英雄豪傑衝鋒陷陣的同時,知道成語的由來,學會成語的使用方法。每篇故事的後面,還整理出具有相同或相關意義的成語,有系統地從點擴展成面,讓你不僅充實了豐富的歷史、文學知識,還成為說話有風的成語高手!
老師的感想
語文,是各學科學習的基礎;學科要學得好、學得輕鬆,有賴於扎實的語文基礎輔助。而要打好扎實的語文基礎在學習語文時應該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不能囫圇吞棗、蜻蜓點水。要不然連語文基礎都打不好了,更別別說是其他學科的學習了。
許多熱心的老師會在黑板抄上一兩句成語、解釋和造句範例,供小朋友學習、背誦;也有不少新進老師會整理成語,印製成學習單讓小朋友練習。但是這樣的學習方式,往往造成一種現象——小朋友對成語只是知其一,不知其二--因此對成語不是不當使用,就是引用錯誤。尤其練習造句時,常常會造出令人尷尬或是哭笑不得的句子,反而造成學習的障礙。
《看三國,學成語》裡的二十則成語故事,取材自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奇書之一,編寫這本書的成語典故故事,是希望小朋友能藉由閱讀成語故事,激發高度興趣,進而喜歡閱讀《三國演義》。另一的目的,是希望小朋友能追根究柢學習成語,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不至於再出現使用不當、引用錯誤的情形。
每一篇故事之前,均註明了該則成語在《三國演義》中出現的章回數,方便小朋友在閱讀時,與原來故事對照。
故事之後,編有「語義」,即該句成語的解釋,幫助小朋友了解成語的意思;「範例」則提供情境,指導小朋友如何運用該句成語造句。
在「同義詞」裡,每篇故事後,整理了與該句典故同義的成語和解釋,擴充小朋友語詞的橫向學習範圍;「成語家族」整理了和該句典故相關聯的成語和解釋,例:成語典故是「同心協力」,成語家族便選用和「心」相關的成語,如:心花怒放、提心吊膽……,用意在讓小朋友有系統的學習成語,以期能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為求學而後能用,在每篇故事後,安排了「動動腦筋」,讓小朋友讀完一篇成語故事、認識該句成語後,能夠隨即練習,充分應用。並且設計了開放性的問題,訓練小朋友的思考能力,提升自我的表述能力。
「成語加油站」中,則提供了較多樣化的成語學習空間。如:讀短文填成語,主要在訓練小朋友的成語運用能力,藉著運用成語間接進行作文練習。還有鄉間流傳的野史,如:桃園三結義時,劉備、關羽、張飛的兄弟排名是怎麼來的?常用的口語「丟人」,有什麼特殊的典故?另外,一些具有醫學性的成語,如:「高枕」真的「無憂」?「六神無主」是指哪「六神」?此外,其他一些相關的成語典故,亦包含在內,如:「約法三章」是哪三章?「望梅止渴」的故事……。
《看三國,學成語》質量兼顧,由點到面、由少到多、由單一到複合的學習模式下學成語,達到用成語「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目的,為語文的學習奠下深厚的基礎。
這是編者衷心期待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