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醮緣由__建醮的種類__建醮前的準備__建醮儀式__各地分壇__活動盛況

 

 

醮典前的準備

       當一個地區確定要舉行醮典後,一連串的籌備工作便陸續展開。除了定期醮或者固定形式的醮典,醮期的長短和祭區,一般都透過求問神明而來。確定醮期和祭區後,廟方要組織臨時性的醮局或建醮籌備委員會,負責規劃建醮的相關事宜,且聘請地方耆老、民意代表、士紳擔任重要職務,不但加強凝聚地方的向心力,並借以宣傳,使醮典能更順利圓滿。
        醮局設立後,首先就是要聘請「道士團」,負責醮典所有的科儀。同一時間內,也會公開招募各種斗首,確定各壇的角頭及壇主,並將各壇的工作分別交付壇主執行,以分擔工作。
         第二階段的準備工作,便是「奉告醮表」,目的是向玉皇大帝及天地諸神奏報建醮事由、日期和時間,恭請諸神屆時光臨鑑醮,儀式相當簡單,但須道士隆重舉行,時間多在醮典前兩、三個月舉行,完成後還要提供各種資料,應付醮典中各個拜儀的需要。

醮事小辭典

道士團

       醮典雖然由寺廟主辦負責,但醮典及科儀的內容,卻完全由道士負責,因此如何選聘道士,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
       早年聘請道士時,基本上會考量:道士的聲望、與地方的關係、派系的平衡以及善信們的意願,最後考量的才是費用的多寡,近年因老道長逐漸凋零,名道士漸漸減少,功利的社會也讓人們對醮祭的要求變得不一樣,選擇道士的標準,往往以費用為第一考慮,有的寺廟甚至以競標的方式,選聘標格最低者主醮。
       道士團中每個人的職司都不相同,平時僅分為道長及道士,主持科儀時,站在最中央的稱高功,高功右側依序是副講及侍香,左邊則是都講及引班,每人負責不同的工作。

                 

 

科儀

        科儀的「科」,乃是指動作,祭典中的每個動作,都必須依照既定的程序和法則,也就是所謂的「依科闡事」。「儀」包括典章制度中所有的禮節和法事,也就是在每一個節目進行當中,都必須依祭祀對象的神格、地位,分別行禮如儀,以示尊崇敬聖之意。
        在中國的歷史上,道教曾經數度成為國家的祭典儀式,所以從古至今,道教最重視的就是行事之科與行禮之儀。台灣的民間信仰,因為受到中國道教的影響,醮祭科儀又全部抄自中國的道教,因此無論南北醮場,不管主醮道士師承何人,翻開醮科表,總是一個接一個的科儀,因為這些科儀又大多全在封閉的道場中舉行,一般民眾完全缺乏接觸的管道,自然就顯得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