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醮緣由__建醮的種類__建醮前的準備__建醮儀式__各地分壇__活動盛況

 

 

建醮的種類

台灣民間的建醮,種類非常繁多,常見的有 慶成醮、祈安醮、王醮、神明誕醮、中元醮、水醮、火醮 …… 等,通常從醮祭的名稱來看,可以略知舉行醮典的意義。

慶成醮 祈安醮

(常與祈求平安的祈安醮並行實施,所以合稱「祈安慶成醮」。 )

         民間常見配合廟宇落成或重修增建後慶祝完成,而舉行的祈安慶成清醮,每次宮廟的改建,只要一經過動土儀式,土地開挖即代表龍脈地理的擾動,根據國人傳承的宇宙觀,這代表一種小小宇宙秩序的破壞。在經歷一段漫長的建設過程後,建築工程的完工只是一種硬體設施的完成,經由儀式才能真正完成「秩序」的重建,這就是信仰習俗中的「謝土」與「建醮」儀式;通常是先舉行謝土儀,間隔一段時間之後在舉行盛大的「建醮」。

王醮

        也稱王船醮或瘟醮,旨在藉由迎、送王爺的信仰儀式中,驅逐瘟神疫鬼,祈求合境平安,這是因以前經常有瘟疫及傳染病肆虐,人們希望藉由王爺的保佑將瘟疫盡快驅除。

神明誕醮

        則為神明生日時所做的祭典,通常只有一天。

中元醮

         顧名思義是中元節時,為普渡孤魂野鬼而設醮,目前只剩下基隆、恆春、鹿港等少數地方尚有保留。

水醮、火醮

       則是為了替 水、火災死者祈福 而設,目前 都較少見, 大多附屬於祈安慶成醮儀式中舉行。

     以建醮的天數 來看, 一般而言,都以一朝醮、二朝醮、三朝醮、五朝醮、七朝醮 …… 以致於四十九朝醮區分。一朝乃指一天,四十九朝也就是長達四十九天的醮典。 五朝醮已屬規模盛大,三朝醮次之;但因三朝醮儀式內容相當充實,可媲美大醮,且天數較符合現代人的需求,故三朝醮多被現代社會視為標準模式。

        建醮期間的長短,直接影響到規模的大小,小廟的醮都在三朝以下,大廟的醮期都在三朝以上,五朝、七朝已經相當普遍,顯然和社會經濟力的改觀有極密切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