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生活 吳永猛

  生活富裕,安和樂利,日日是好日,是升斗小民的期望。終歲辛勞,也只能期待一家溫飽。所以期待與感恩是農業社會的美德。而大年初一,一元復始就要拜天公,元宵節前向眾神許願,期待風調雨順,當秋收之後至年終時分,建醮謝神,報答一年的保佑,都稱謝恩。

  季節是農業社會種植作物的時令,農作物收成好壞,影響生活甚鉅,除了自己努
力之外,要向神祇求助,所以從拜土治公、地基主起,每月初一、十五這兩天要犒軍
,感謝守護神的庇佑。七月十五日,正逢盛夏,容易生病,格外要小心並注意安全,
拜拜地府的好兄弟,求其相安無事度過這段日子。

  每天早晚要向家神土治公,與祖宗靈位上香,表示早晚請安之意,也就是出即告之,入即請益的禮貌。所以家家戶戶的廳堂,供桌上安土治公與灶君公神位,又並列祖宗牌位。

  平常生活起居,食、衣、住、行,公平處理的度(尺)、量(斗)、衡(秤)也
插成斗燈神供奉。廚房有灶神看著,住屋有地基主看著,行路有營頭公把守,生病求
藥籤、符咒來治病。因而生活圈裡有乩童、法師,前者是靈媒,後者是桌頭,是神壇
與公廟的神職人員,他們會畫符唸咒,驅邪作法,並懂草藥偏方,幫人治病。在科學
尚未昌明之前,我們也不能批評什麼,因每個時代都有其生活的方式。

  這一年五穀豐收,六畜昌盛,到年終謝神感恩,建醮演戲,祭品就可炊大籠年糕
豬倒羊豐宴大拜拜,親戚朋友也來共襄盛舉。吃拜拜交往探親一番,使一年的辛勞後期待有這一天可以風光體面。

  至於婚喪喜慶,也和拜拜結合在一起。結婚要拜天地以示天長地久,拜祖宗以求傳宗接代,拜父母以謝父母養育之恩,都要在廳堂接受親朋好友的祝福。喪事也要做法事,有一定的祭拜禮儀,讓亡者安息,求往生淨土、昇天或乘願再來,視不同宗教信仰有不同儀規做不同祈求。


  生小孩,要拜註生娘娘、床媽,求好生產好養育。男女青年,在七夕日拜七娘媽
,把織女星也變成情人節的女神。當行年不利,認為自己運途不好,除年初要安太歲
之外,可做改運,或者叫補運,也有簡單儀式。突然間身體不舒服,稱煞著,要請法
師祭煞,其儀式視廟寺派別不同,諸如:開鞭洗淨、舞關刀、搖令旗、吹角鼓,不一
而足,就是要把邪魔趕走,甚至於燒些紙錢,以示花錢消災。

  從生活面看往昔社會的活動,咸以為平安就是福,用「拜託」方式,生活在拜拜儀式當中。
                                  TOP
(本文作者為國立空中大學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