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面媒體(一) | 平面媒體(二) |  書藉雜誌  | 電視媒體  |
媒體報導  平面媒體(二)

中國時報

  捏麵人是我國傳統的民間藝術之一,含色彩、造型、文化等藝術集大成,由於後繼無人,現今懂得捏麵手藝的人屈指可數,自幼即喜歡用泥巴捏成各種飛禽走獸當玩偶的李龍,即長接觸捏麵技藝後,深深為能捏出神韻的麵人所著迷,李龍表示,捏麵人是最能代表中國鄉土文化的民俗技藝,近來利用石頭結合捏麵手藝,另創出不同層次的美感。
  在捏麵人的藝術領域中,堅持了二十餘年的李龍,平均在一分鐘內即可捏出鳥、魚等造型的成品,李龍說,在著手捏麵時必須心中有牠的存在,當然事先仔細觀察實物,牢記牠的形體及特微,自然在捏麵時能得心應手。
  李龍表示,早在宋朝時代即有捏麵人了,是普渡、供桌上必備的物品,古代的捏麵成品在觀賞之後可當點心食用對人體不會有害,現在的捏麵成品因加入石灰防腐劑,以觀賞居多,這種觀賞的捏麵成品,乾燥後放在陰涼處,可保多年不壞。
  多年來一直巡迴全省學校或各地社區傳授捏麵人技藝的李龍,對振興捏麵藝術抱有相當的期待,為了吸引為數眾多的貓迷眼波餘光青睞,跟著流行捏出數十種造型互異的Kitty貓。
  李龍說,捏麵人最高技藝是捏戲曲中的人物,尤其是中國傳統的歷史人物、神話人物等,如何拿捏神韻、風采才是真正考驗技藝師的能力與經驗。
  去年,李龍以天然石頭結合捏麵藝術,創作不少栩栩如生的動物,受到許多人收集、館藏,李龍指出,取天然石頭自然的生態,加以意象來創作,希望能為捏麵開創另一創作空間。

自由時報(89.09.24)

  現值稻米採收期,民間文俗工作者李龍提供蒐集的骨董打草繩機,讓民眾自已動手編繩索,體驗古早農村生活,更舉辦稻草繩綁酒瓶的活動,讓許多中年人不禁技養,一展三十多年前綁酒瓶的壓箱底功夫,三兩下就將一打酒瓶綁得服服貼貼,還能提著走,一手絕活讓圍觀民眾鼓掌叫好。
  李龍指出,草繩是早年農村社會不可或缺的好幫手,在物資缺乏的年代,箱子、袋子取得不易,只好靠著草繩來綑綁,不論家用或農事都能派上用場,可說是家中一寶。農家子弟更練就一身綁繩子的功夫,有些農婦製作草繩的功夫更是一級棒。
  李龍說,早年草繩純綷以手工製作,後來陸續發展腳動式、手動式、半自動式的打草繩機,為讓現代人見識這些古早寶貝的好處,昨夾特別搬出其所蒐集的二部手動骨董打草繩機,在文化中心前廣場免費供人操作。
  這部打草繩機需由二人操作,一人放入稻草,一人手搖機器,沒多久就能見到綁好的草繩。這二個老骨董對現代青少年級兒童來說,卻是從未見過的新玩意,興高采烈地排隊等著綁草繩。
  一位杜姓民眾以熟練的綁瓶技巧,將一打酒瓶綁的美觀、牢固,還有提把可以帶著走。已三、四十年未用草繩綁東西的杜姓民眾表示,小時候家中開商店,經常要幫忙綑綁東西,熟能生巧,沒想到有機會能回味過去情景。

時報資訊網(92.11.18)

  早年客家傳統的門簾已逐漸被時代淘汰,鄉土民俗技藝家李龍,以廢稻草編製動物造型的藝術面具結合門簾,不但發揮稻草再生價值,更賦予門簾創新的藝術生命力,傳承客家傳統民俗文化精華。 多年來熱心鄉土民俗技藝的屏東市民李龍,過去積極推廣捏麵人傳統技藝,以一雙巧奪天工的手指捏出各種唯妙唯肖的作品,不論人物、動物、花卉的色彩變化、造型、神韻均出神入化,令人嘆為觀止。
  李龍說,在房間門上懸掛竹編的門簾是古時候客家族群的傳統民俗文化,不過隨著時代變遷已逐漸被淘汰,因此他成立鄉土民俗技藝教學推廣中心,利用廢棄稻草從事繩雕藝術,製作各種動物頭部造型面具,發揮稻草再生利用價值。
  李龍表示,他以草繩製成的藝術面具結合客家門簾,賦予傳統刻板的門簾藝術生命力,讓具有創意的門簾重新走入家庭,達到傳承客家傳統民俗文化的目的。
  最近李龍推出的草繩藝術作品,普遍受到鄉親肯定,長治鄉進興村長曹譙鎮已訂製兩隻稻草編製的鬥牛,李龍更計畫製作一條大蜈蚣,讓繩雕藝術隨著民俗技藝表演永續傳承下去。

 

1 2 3 4共 四頁

資料來源:時報資訊網、中國時報、自由時報

 

 


2005 網界博覽會    河濱國小 稻草人 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