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腳赤蛙
1、
黑眶蟾蜍:
眼睛上方有骨質突起造成的黑眶,眼睛後方有一對大型耳後
腺突起,身上也有許多粗粗的小突起,皮膚有毒。春夏夜晚,常利用荷花池、稻田等人造水池或開墾地繁殖,卵黑色,一次產卵數千顆,位於長條型的膠膜串中。
> TOP
2、 長腳赤蛙:
體色為紅褐色,腹部為白色,兩眼間有黑色縱帶﹝較不明顯﹞,背部有八字形黑斑及其他小斑紋,從吻端沿眼睛到鼓膜後方有塊黑色菱形斑紋,四肢有深色條紋,唇為白色,雄蛙無鳴囊。其蝌蚪為褐色。
繁殖期主要在冬天,雄蛙會在水池邊的草叢中鳴叫,鳴叫聲非常小,雌蛙通常一次產 350 到 450 %顆卵。
> TOP
3、 腹斑蛙:
身體淺褐色,鼓膜周圍有黑色菱形斑,背部中央有一條淺色
不明顯的背中線。生殖季節以春夏兩季為主,一次產三、四百顆黑白分明的卵,卵粒聚集成多層小片狀漂浮在水面上。全省兩千公尺以下的山區草澤及靜水域,數量尚稱普遍。喜歡居住在清澈乾淨的水域及幽靜的環境。
> TOP
4、拉都希氏赤蛙:
拉都希氏
赤蛙為中型蛙類,適應力極強,積水池、溝渠、甚至都市之中都可發現其蹤跡。繁殖期為全年,繁殖季時會成群聚集水邊鳴叫春夏秋冬四季皆可繁殖。因其為內鳴囊,所以叫聲小而細長,聽起來像關門聲或撒嬌聲。繁殖期時群聚於水邊,其卵粒常相連成長條狀纏繞在水中的植物上面,而有時會聚成團狀;蝌蚪為棕色,尾鰭透明。
> TOP
5、日本樹蛙:
牠是濕地裡常見的小樹蛙,個子雖然小,但鳴聲卻不可小看哦,牠的聲音可十分響亮呢!牠分佈的區域相當廣,從平地到海拔一千公尺的地方,都有牠留下的蹤跡,而且牠們總是成群聚集在一起,尤其在夜晚的濕地或溪流附近,更容易發現牠們的身影。
來源:台灣濕地的生物http://www.wow.org.tw/show/w-other.htm
> TOP
6、澤蛙:
又稱田蛙,體長約4-6公分,是屬於中型蛙,牠們是平地最常見的青蛙,對環境的適應力很強,只要有水、有遮蔽的地方,像是稻田、溝渠、草澤等靜水區域,都可以找到牠們的蹤跡。牠的特徵在於上下唇有深色縱紋,鼓膜及顳褶很明顯;背部有長短不一、不規則排列的棒狀膚褶;體色及花紋多變,為青灰色、褐色或深灰色,有時可能雜有明顯的紅褐色或綠色斑紋;兩眼間有深色V型橫斑,肩部有似W型斑,有些甚至有金色背中線,而背中線寬細不定,常有波折。繁殖期在3月到10月,以春、夏兩季為主。叫聲響亮而且頻率會改變,有時高亢,有時低沈,單獨一隻鳴叫時,叫聲是連續數十個「嘓、嘓、嘓、嘓…」;但兩隻對叫的時候,叫聲則變成「嘓嘓、嘓嘓、嘓嘓…」或「嘓ㄎ一、嘓ㄎ一」,有時變成「ㄎ一嘓、ㄎ一嘓」,有互相較勁的意味呢!
> TOP
來源:環境資訊中心http://e-info.org.tw/topic/frog/Rana-limmocharis/Rana-limmocharis.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