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鎮各里 楊梅桂飄香 山頂牧場忙 富岡集義地 埔心品名芳

 

.高山頂地區

東高山頂剖面圖

由外部看高山頂:從中壢的宋屋往西看,前面是個高起而平坦的地面,相接處是斷崖,乃稱崖頂的廣大地區為高山頂;高山頂與高山下的高差約50公尺,臨近一看卻有高山仰止之勢。楊梅或埔心,北望高山頂,形勢亦是如此。

由內部看高山頂:整個高山頂台地,南高北低,海拔從200M以上緩降到100M以下;等高線從東南向西北成漣漪狀放射出去,一波比一波降低,次序井然,以上田里的鎮界一帶最低。:

陂塘分布 東多於西:桃園台地是「陂塘之鄉」,高山頂台地既為其一部分,自不例外。而且海拔愈高,陂塘愈稠密。這由於高處除了陂塘是灌溉水源外,少有水圳;而且季風雨的無常,旱潦每接連而至,有賴較多的陂塘調節。只是台地上風大,陂塘還須於周邊緊密植樹來防風,減少蒸發。雖然如此,一逢旱久,高山頂的陂塘還是乾涸見底,所以高山頂的農田多屬看天田。

特殊溪流介紹:六股溪、頭洲溪和東勢溪,這三條溪流的發源地都是陂塘且域內中游都成深谷;六股溪源出於六股陂,在新榮里的六股伯公祠前形成深谷大彎;頭洲溪源出戲棚的一口大池塘,臨近六股(今新榮里南方)轉向西南,也蝕出深谷地形;東勢溪為高山頂台地最長的河流,源地為傅屋大伯祠一陂塘,到梅高路二段的金星橋至田寮子一帶,亦形成急坡和深谷地形。

 

.土牛溝

◎楊湖路三段邊之土牛溝

 

 

 

清代楊梅壢土牛溝

土牛溝簡介:土牛溝是楊梅最有價值的古蹟,近年不斷有人查看、研究。但同時有許多在地人上不知「土牛溝」為何物,我們〈人與地學會編輯〉也就要一再地帶路、解說。在進行中我們也「溫故知新」有所得益。把這些心得寫出來,希望與大家腦力激蕩,更盼各界共同來珍惜這無價之寶。


隘口寮與土牛溝:楊梅缺乏古蹟,但有多段土牛溝遺跡,卻是全縣少有、島內無雙的。土牛溝是漢人和原住民的分界,以深溝阻止越界,駐有守衛防守,楊梅的水尾也留有隘口寮之名。


施添福教授的土牛溝研究:對於土牛溝研究深入的當代學者施添福教授,他認為土牛溝的起源於鄭氏時「土牛紅線」說法不可信,所謂的紅線只是官方在檔案圖冊上以紅顏色表示番界而已,實際在地面上「了無痕跡」。


楊梅的土牛溝: 施教授特別選他認為最重要的一段土牛溝作詳細田野調查,是從湖口至鶯歌一段,對我們而言興奮的是楊梅正在這一地段,而且他作田調一來再來,並拍出電視專集,很具鄉土史地研究和教學推廣價值。


長岡嶺段土牛溝:長岡嶺台地位於楊梅壢地塹盆地的西北方,相接處形成一線斷崖,是楊梅天然屏障。
其現在遺留的有四段尾到下四湖段、下四湖到上四湖段、三元宮至二湖段。

瑞美段土牛溝:瑞美段,只楊梅土牛溝經過社子溪流域一段,大部今屬瑞原里和水美里,昔日稱上陰影窩和水尾。


高山頂段土牛溝:高山頂亦高台地,位在楊梅壢盆地東北邊緣,和長岡嶺台地隔社子溪谷相對,其屏障功能如同長岡嶺台地。其現在遺留的有西高山頂段、南高山頂段、東高山頂段。


結論:先經施添福教授的研究調查,再經學會的一再探訪和查證,大致確定在乾隆年間在楊梅挖成土牛溝地帶為上湖、三湖 、瑞原、水美、上田、高山、青山和高榮等八里。經過二百年多年,楊梅鎮內的土牛溝,由於農田的開拓房舍、道路、溝渠的開築,原貌舊痕許多都被泯滅,但還有一些遺跡仍可循:下四湖的排水大溝與土牛坡、上四湖的公路旁水溝、二湖至亞洲化學工廠一段、民富路二段796巷底的「土牛伯公」…等。


建議:希望能賦予土牛溝為古蹟地位、保存現有的土牛溝遺址地貌,以適時的觀光教學認識土牛溝,重見昔日「隘口寮」模型,附上楊梅地形開發版、建造「土牛溝博物館」兼收藏、展出客家文物及楊梅開發史。

 

 

.溫馨的台灣國際兒童村

◎ 村內一景,黃老師訪問陳村長

「台灣國際兒童村」設立於楊梅鎮北高山頂,即今雙榮里。由於對外交通以相鄰的中壢較為便捷,因此一般人都稱「中壢的」國際兒童村。
此兒童村是一個國際的苦難兒童救濟和教養機構。於民國61年,由奧地利人漢門曼諾氏在楊梅創立。此一兒童村與一般孤兒院之最大不同是:它的建築不是傳統的大雜院,而是一個一個家庭的集合體,井然有序,雖分猶合。

 

.幼獅工業區

◎管理中心

幼獅工業區位於楊梅高山頂,北距台北市約40公里,距中正國際機場約15公里,南距台中港約130公里,東距縱貫鐵路與縱貫公路埔心站約1公里。南北高速公路橫貫本區,並有聯絡道直入本區青年路,運輸可稱十分便利。
為經濟部所屬,幼獅工業區為桃園縣7個工業區中之最小工業區,因多為青年創業之起步地,屬於中小企業之工廠,鼓勵青年創業。

 

.高山頂的埔心牧場

◎牧場內的純青湖

「味全埔心牧場」並不在埔心,而是在高山頂高榮里。現在的埔心牧場,歷經變革,已非一般的牧場,而是純粹的觀光遊樂園了。
埔心牧場設立後,隨著政府經濟政策之進展,不但使牧場附近成為繁榮的社區,帶動埔心市區的發展和擴大亦是最初重要誘因。人們已視高山頂東南隅
為「埔心地區」的一部分。

 

.從馬奇園到楊梅農場

◎園內的赤頸鶴, 莊主飛禽園區

民國79年由楊榮星、楊榮壽兄弟投資經營馬奇園,又引進由莊樹發先生經營之「莊主鳥園」,整個園區佔地13公頃。民國90年,乃由熱愛鄉土、深具環保意識的劉清嵩先生接手經營,並更名為楊梅農場,將老舊的設備加以換新,除了擴大原本經營的層面之外,更廣為宣導場內瑰寶-鳥園。

 

.三七圳與八本簿

◎各首事之收款簿

三七圳:自完成三七圳之開鑿工程。全長二十七里,灌溉面積達千餘甲,農民自組「三七水利組合」。依文獻所述,其灌溉面積溪南七百甲,溪北三百甲,則至為明確。再者,南圳先開鑿,且入水口在上游即先截取溪水,餘水再供北圳使用。計溪南得水七分,西北得水三分。

曾茂公八本簿:顧名思義,八本簿即八本「收事簿」(收款之帳簿)。話說當年曾坤茂逝世後,並未留有子嗣,得三七圳灌溉澤被區域之民眾,因感念其開鑿三七圳之功勞,乃飲水思源,於是信眾乃將灌溉區分成八大區,每年輪一區,以擲筊的方式選出爐主,迎取曾茂公香爐,連同三界爺香爐一併返家奉祀,而不另立廟祀祭拜。此後每年依八本簿序輪流擲筊奉祀,及民間所謂「八子奉飯」。此及曾茂公八本簿之由來。

 

.啟明宮與戲棚跡

◎啟明宮

高山頂居民信仰中心,主祀三關大帝,即天官堯帝、地官舜帝及水官禹帝。
溯自清同治年間,因地方上有瘟疫疾病及盜匪四起,居民為祈求上天賜福,乃商議供奉三官大帝,以為保佑。當時居民貧困,無力蓋廟,於是採用擲筊決定值年爐主。每年選擇吉日,搭起戲棚演戲,恭請三官大帝出來,並由境內的善男信女貢獻牲儀花果拜祭,叩謝神恩。此地即為戲棚跡,一值延續至今,後來也在該地建廟。

 

.高三頂的妙善寺

◎妙善寺

妙善寺為ㄇ型月院落,屬於木造及泥牆砌成,泥牆上有茅草,是建築的特色,其用是為了固定泥牆,防止雨水滲塌,而左牆已經用水泥修補過,正面為紅磚砌成,前有紅色圓柱。

 

.上田里的奉天宮

◎奉天宮

上田里的奉天宮,據縣誌所記,奉天宮於民前四年(日據明治四十一年)創建,也因為居於僻處,少有人知。早期廟身不大,供奉的神像卻很多。
奉天宮現為四合院結構,外觀採北方式廟型,屋頂無華麗裝飾。牆上石雕有許多歷史故事,雕刻精美。入內抬頭一望,天花板上的藻井雕飾金碧輝煌。

 

.泰祥宮

◎泰祥宮

泰祥宮也算地處偏遠,民家分散,雖位於路旁卻少有車輛經過,相當清靜,反倒是蟲鳴鳥叫不絕於耳。廟身簡單肅穆,前有廣場。廟前有一水渠,當初拆掉的舊石碑,仍被棄置在水渠中,上市有一座拱橋,名曰泰祥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