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先啟後
明鄭時期 清領時期 日治時期 光復以後

首頁
前言
細說從頭
港區導覽
承先啟後
未來展望
學習歷程
研究計畫

 

  高雄市的行政中心由 埤仔頭 → 陂頭街 → 哈瑪星(永光行) → 哈瑪星代天宮(舊市役所) → 1939年市政府(當時稱為:市役所,舊市政府,現在是高雄市歷史博物館) → 現在四維路市政府大樓。高雄市的發展和高雄港密不可分,由於日本人在高雄港築港,再造新市街(哈瑪星、鹽埕埔),擴大了其發展的水域與陸地空間,成為面目全新的高雄港市,並且引進新式糖業、鹽業、水泥業、輕工業、港口服務業,吸引大量外地移民(澎湖、台南人)前來高雄港旁定居工作;光復以後,高雄港務局繼續積極闢建高雄港,大量新住民(1949年前後,由中國大陸過來),由高雄港進入高雄市。十大建設時期的中鋼、中船重工業的發展,和前鎮加工出口區的設立,更多的外來移民進入高雄市工作、定居、成家立業。新移民由高雄周邊:如澎湖、台南、屏東,乃至嘉義等外縣市人口大量湧入,新移民結構取代台灣舊移民結構:如舊有的泉州人、彰州人、客家人、福州 …等,為高雄市注入生力軍,共同努力開創港都的繁榮。高雄市是一個富有濃厚移墾色彩與海洋文化的工商業大都市,因為依賴高雄港而崛起興盛。港市共生、共榮是她長久以來最大的特色。行政院長謝長廷擔任高雄市市長時曾說:「河、海、港是孕育高雄市的母親」。高雄市是海洋首都,高雄市民則是海洋的子民。管碧玲立委(曾任高雄市文化局長)說:高雄港開港140年(1864年開港)以來,前後共有三個重要的歷史年份:

【1】西元1625年,是台灣祖先開始繳交第一筆烏魚稅給荷蘭政府的年份,這 是當時大航海時代西方文明與高雄(打狗)交會的年代。

【2】西元1864年清朝與英國簽訂天津條約,將打狗港列入五口通商的港口,並於1864年5月5日打狗港設立海關開始抽稅,那個時代打狗港已是貿易繁忙的國際港口,英國人在此租借海關,每一年抽稅達萬兩黃金以上。

【3】西方1908年,是日本人從1904開始築港的第一期工程完工的年代,這是日本人統治的東洋文明和高雄文化交會的重要年代。

  

  這三個年代都是高雄市與世界文明交會的重要年代,400多年來,高雄港從來沒有被世界淹沒,至今仍是全世界第6大貨櫃港,更朝著世界十大名港邁進。140年前高雄(打狗)向全世界開門,走過140年,高雄港從漁港、國際貿易大港、軍港、著名遠洋漁港、全世界第6大貨櫃港… 蛻變、包容。現在,逐漸褪去圍籬和高雄市民親近,這讓高雄港不單只是商港、軍港、漁港,更能展現海洋首都的親水港灣。希望不久之後,高雄港能打破藩籬,讓高雄市民能從1號碼頭,一路沿著碼頭邊,散步到22號碼頭畔、高雄八五大樓前的海洋之星、新光碼頭,讓高雄港繼商港、軍港、漁港後,再成為觀光、休憩、娛樂的生活港。


光武引水人 自然天成高雄港 網頁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