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葉赤楠 常綠小灌木,為花崗岩環境的指標植物,族群穩定。葉對生,全綠,長橢圓形至倒卵形,長2-3.5公分,小枝條多分枝,葉密厚實,葉面光滑細緻,葉先端鈍或凹。花期7-8月,花瓣4枚,早落,雄蕊多數,花萼錐形,花柱線形。東北季風開始吹起的時候,也就是它們的果熟期,果熟成紫黑色,漿質。
不論姿態或是生態,小葉赤楠都是金門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植物。春天的時候,小葉赤楠新葉會呈現新嫩的芽紅色,一叢叢開展花崗片麻岩上。小巧堅挺的葉質配上油亮紅豔的色澤,喜氣洋洋,難怪金門人稱它「紅丹」,這個名字既貼切又傳神。小葉赤楠的閩南話被「梨頭樹」,因為它的木質堅硬,廣泛被用在農具的把柄。 top
山黃梔 常綠灌木,高1-2公尺,平原、山坡及花崗片麻岩環境均有分佈。葉對生,厚紙質,橢圓形倒卵狀披針形,基部楔形,先端銳尖,托葉合生成筒狀。花冠白色,呈高腳碟形,單朵生於新生枝條的頂端;花冠6-9裂,通常為6裂,黃色條狀的雄蕊和花冠裂片同樹並且互生,萼管具棱,披針形的萼片6-9裂,柱頭棒狀。果長橢圓形,熟時黃色,具有縱棱6-9裂,萼片宿存。
五到七月,如果你會到野地去踏青訪花,一定會被一陣陣隨風撲鼻的濃郁芳香媚惑。在天氣逐漸轉熱的這個時節,乍聞這股芳香,讓人有種說不出的陶醉,並忍不住深深的呼吸嗅嚐,而散發這芳香的植物正是山黃梔。
元月時,山黃梔葉叢下的熟果,只剩下一個個被掏空的果皮,這是白頭翁採收大隊的傑作。山黃梔的果實還可以作為黃色染料,便當裡黃色的腌蘿蔔,就是來自山黃梔的色彩。 top
耳挖草 耳挖草為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莖紫色四棱,葉對生,略成闊心形,葉緣有整齊的波狀齒裂。花相對而生,組成總狀花序;花冠粉紫色,長筒形,上唇盔狀,下唇3裂,基部近花萼的位置略膝曲,舌瓣有深紫色斑點,雄蕊4枚,兩兩對生,排列在柱頭兩側,花柱細長;花萼筒狀,有一狀似盔形的杯盤。種子黑色。
耳挖草的花萼相當特別,在果熟時會跟著增大閉合,兩唇形,上唇呈囊狀突起,種子飛散之後留下的下唇堅硬狀似耳挖,因此得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