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類奇觀  /  動物樂園

 

 

 
 

  世界的蕨類約有12000多種,彈丸之地的台灣卻囊括了600餘種,以總密度而言,台灣得天獨厚稱的上是「蕨類天堂」;這些蕨類大部分是道地本土植物,其中有60多種屬台灣特有,更是彌足珍貴。

  儘管如此,一般人對極具台灣味的蕨類植物卻認識不多,甚至尚且停留在能吃不能吃的口腔分類法階段;藉由小野馬的實地走訪,深入圓通寺自然步道,如我們的專題題目所言「步織步蕨--情定圓通」,踏出穩健的步伐,一步步編織出屬於我們與蕨類生態系之間的情緣,,,,,,

  在此,我們以簡明的圖片,搭配詳實的文字,將圓通寺自然步道作最真實的呈現,其中包含了蕨類植物的基本認識、圓通寺自然步道蕨類以及動物的介紹,都引領著大家進入這精采且獨特的生態系。

 原來蕨類早在四億年前就已經遍布地球表面了,同時具有原始維管束植物與高等隱花植物雙重演化地位呢!因為它的葉片邊緣經常是細裂狀,就好像遭到羊啃食一般的嚼印,因此日本人習慣稱它為「羊齒植物」。

形態

  典型的蕨類植物通常具有直立的莖,或是作匍匐橫生的根莖,著生於根莖背側的蕨葉,以及著生於根莖腹側的不定根。蕨葉通常是由葉柄與葉片所構成,可以作長時間的持續生長;幼嫩時多呈螺旋狀或縱走向卷曲,很像「問號」的形狀,這也是辨認蕨類植物最簡易的方法。

孢子囊群

  

  常見的孢子囊群形狀不一,有圓形、狹長形、腎臟形、彎月形、線形,也有的散列在蕨葉的背面而沒有一定的形狀;其發生的位置有沿著葉緣著生的,有在蕨葉下表面的葉脈先端、葉脈兩側,或葉脈結合處著生的,有凹陷入葉肉細胞內著生的,也有散生於蕨葉下表面全部或前端部位的;在保護「措施」方面,有的藉由蕨葉本身的摺疊或反卷來包被孢子囊群,有的利用苞膜或纖毛等構造來加以被覆,有的深陷在葉肉間以避免機械性傷害,有的聚集而特化成堅硬的子囊果,也有著生於特化的葉片或苞片上而組成穗狀或圓錐狀的孢子囊穗。

 

世代交替

  

  蕨類植物的一生由無性與有性兩個截然不同的生活世代交替完成的,平日所見其有明顯根、莖、葉的植物體,事實上只是其無性世代生活「階段」的代表,習慣上以孢子體稱之,其體細胞內擁有雙套的染色體。孢子體生長至成熟階段後,便開始陸續地產生大量的孢子囊,孢子囊內有囊子母細胞可經由減數分裂產生多數其有單套染色體的孢子;每一個孢子囊內可孕育出 32 至 64 個孢子。

  蕨類植物成熟的孢子能藉由風力、彈力、水力,或是動物的攜帶而散播至各處,一旦遇到合適的環境,便會迅速萌發、長成心形或葉狀的原葉體,進入有性世代,習慣上將這一「階段」稱為配子體。配子體絕大多數都具有葉綠素,可以行光合作用,其腹側著生有多數的假根,可為吸收與固著之用。

  造卵器通常分布在配子體腹側的中褥上,內部藏有卵子。造精器著生在配子體腹側靠近假根的部位,內部能產生多數的精子。精子具鞭毛,能藉水游泳進入造卵器,並與卵子結合,形成具雙套染色體的接合子。接合子繼續留在造卵器的基部進行多次分裂,先形成卵塊狀的幼胚,繼而發育長成擁有根、莖、葉的孢子體,即我們平時所看到的蕨類植物體。這些新生的孢子體將會產生出新的孢子,於是另一個新的生活史又循環不已地展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