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據張先生表示,通常,鹽場最忙碌的季節是陽光普照、雨量極少的三月至五月,鹽民稱為「大汎月」,產量達全年的一半;六月至九月因適逢雨季和颱風帶來大量雨水,曬鹽工作幾乎停擺,鹽民利用這段空檔做鹽田的整修,直至十月份,又開始進行採收,這段期間,稱為「小汎月」。
參觀傳統鹽田,老師說令想起以前某一個品牌的沙士,滿身的肌肉、大汗和背後鹽田的景象,充滿著力與美。而張先生向我們介紹傳統鹽田的種類─有「瓦盤鹽田」和「土盤鹽田」兩種。 瓦盤鹽田─瓦盤鹽田的結晶池,以瓦缸鋪成,較容易吸收太陽短波的輻射熱,生產出的鹽粒細小而潔白,適合精製,這種鹽田在收鹽之後,稍為沖洗即可引入海水繼續使用,既省工又省時。 土盤鹽田─七股的鹽田是屬於土盤鹽田,是工業用鹽的主要來源。土盤鹽田的結晶池,是直接輾壓而成,結晶形成速度較慢,且顆粒較為粗大,不過可採用累積曬製,所耗成本較低,且亦較容易改良成為機械收鹽灘。
以往將海水引入鹽田是以人力踩水車,通常需要兩人同心協力完成,而且一不小心就可能受傷,由於長時間在太陽下工作,鹽工的辛苦不是大家能想像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