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中廳

首頁 
玄武概說 
后店北極殿 
東勢北極殿 
西興北極殿 
大社北極壇 
大社丙子科醮 
大社傳奇故事 
東勢北極殿傳奇 
資料來源 
專題簡報 

 


大社張家中廳全貌

大社於早期未開墾前,仍屬西拉雅族所盤據居住的地方,俗稱「平埔族」的熟蕃生聚墾殖至今仍留「番仔田」、「蕃仔埔」等地段名稱,延至清代康熙年間張錫祚者,自福建省泉州府惠安縣賴江鄉移居台灣定居大社,建設厝地,開發農業,社中後來分為三角頭,後店角為張姓所居,下竹圍為蔡氏先居,東勢有陳、王姓外,另有頭前宅仔的洪姓及荖業宅的鄭姓。以後乃有謝、黃及各姓接續移居,而致西拉雅族的熟蕃漸退卻入山地。從此各姓爭相開墾農事。

當時大社以張姓最為旺盛,因張族廣置基業,建築組厝,關心學文,至清雍正壬子(一七二八)年有張光國登科武榜首,會京試封銓六品,為張氏第一人出仕,往後接續進學,出仕者文武多人登科會京,往回故鄉大興土木建造中廳祠堂、豎旗祭祖、光宗耀祖。(據說中廳屋頂為中國式建築的鴟尾結構,須有族人高中方可設置,另現「張家瑞」宅仍保存旗杆頭石片為證。)從此張姓聲名大振。至今「大社張、石仔賴楊」的諺語敘述當時張家的旺盛。

張氏在大社建有『祖厝』,『中廳』兩大祠堂,但早期的『祖厝』已古老失修而拆除,而中廳除了屋頂鴟尾折損及門窗少有損壞外,整體都保存相當完好,如精美窗格花紋襯托著褪色門神的兩扇大門,兩組小港旁門配置兩邊,圓木結樑的大柱,豎立於原石的柱珠上,瓜柱貓樑展現中國古代藝匠用木構架結構的特點,呈現建築藝術的力和美。張家中廳屬近古文化景觀,盼張氏後代暨文化單位能加以重視,善加整修維護,使古代景觀文物完美,存留讓後代子孫能夠膽仰奮鬥的歷史遺跡。


頗具藝術的磁磚彩畫


閩南抬樑式構架,架內以三通五瓜,出拱立斗為其特色,通樑雕工彩繪頗具藝術

正廳大樑彩繪金龍拱護八卦、萬福吉祥
 

點金柱下青斗石鼓形柱珠

步口木構架為穿斗式,瓜柱造形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