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鳳古道
鍚隘古道
仙山古道
馬拉邦古道
農業特產
順遊路線
公車時刻
人物專訪
幕後花絮
工作職掌
進度報告
參考文獻
計劃簡報
致謝

 

  近年來由於三湖宮開發出鳴鳳山休憩區,加上新店親水公園的興建,使得原來淹沒在荒煙漫草的古道,已經被連結成一條相當熱門的鳴鳳古道。

  民國62年縣道苗22線全線通車的時候,鳴鳳古道就很少人去走了,75年明德水庫到獅潭的苗126線通車後就更少人去走了,大概就是在這時候逐漸落沒的吧!就在這個時候,從小在那裡長大的溫志宏先生和一些有心要幫忙的熱心人士,覺得這樣一條古道就這樣子落寞太可惜了。85年10月1日,溫志宏先生、林金泉先生等人去查看鳴鳳的路線,25日招集十多位的義工沿路打通鳴鳳的路,而有些橋已經損毀了,義工們自己拿錢買材料修理那些橋。經過媒體的報導,使得遊客大增呢!85年5月縣政府接手去管理。 

 

 

 

 

 

 

 

 

UP

  光緒年間,苗栗獅潭地區已逐漸開墾完成,只是對外聯絡極為不便,物產外運困難,於是鄉民同心協力拓闢錫隘道路,使得獅潭地區的物產有一條外運的道路,開拓獅潭這個地方最重要的人要屬黃南球先生,在光緒十四、五年的時候在苗栗市新東街東端的「五只寮」蓋了一間公館,可說是控制錫隘古道的重要地方。

 

 

 

 

 

UP

  仙山舊稱紅毛館(因蓬萊舊稱紅毛館,光緒中葉英國人曾深入此地採購樟腦,鄉下人無從分辨英國人與荷蘭人,而稱紅毛館。)當時的簡購草堂聊避風雨,發展成今日之仙水亭及協靈宮(九天玄女廟),靈洞宮亦同時奠基。

  仙山古道過去是獅潭鄉往來南庄開礦的礦工及居民運送茶葉、竹筍及水果至市集交易的主要通道,在當時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經濟運輸通道,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產業道路的開發,如今的仙山古道已經沒人用它來運輸東西了。

 

 

 

 

 

 

 

 

UP

 

 

 

 

 

 

 

 

 

 

  「馬拉邦山」原來是泰雅族wakan部落的居住地,取頭目Mo-Lapan的名字命名的,另有「山容壯麗」的意思。

  第一次戰事是對抗日本人侵占台灣,光緒二十一年八月十四日苗栗淪陷,大部分的義軍跟著統領吳湯興改變地方打台灣中部,一部份以隘勇為中心的本地義軍,撤往大湖地區,聯合先住民在年底於馬拉邦山區對日本生死戰。

  第二次戰事是反抗日本人的壓迫,明治三十五年(1902年)南莊「日阿拐事件」後,日人對先住民展開全面的圍堵與殺戮,先住民忍無可忍之下就對日警發動游擊式的襲擊。這一場戰爭日軍死了六百多人,由這件事可以證明先住民的驍勇善戰,也是日本人討伐先住民死傷最多的戰爭之一,而遺留的「石門」和「古戰場」就是歷史的見證。

 

 

 

 

 

 

 

 

 

 

 

 

UP

參考資料:獅潭鄉志 88年6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