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螢火蟲十分的多,但是因為人類過度的開發,導致螢火蟲漸漸地從我們的身邊消失,所以現代人對螢火蟲的印象就只是會發光,完全不了解螢火蟲,那螢火蟲到底是只有一種呢?還是有許多的種類呢?經學者的研究台灣島上有64種螢火蟲,而世界上有2000多種螢火蟲,而且還有一些尚未發現,而台灣學者將這些螢火蟲分成11屬,下列是屬的介紹〈點選屬的名稱可以知道這一屬螢火蟲的詳細資料喔!

 

熠螢屬(別名:絲螢屬)-Genus Luciola laporte

        熠螢屬是屬於台灣最常見的螢火蟲,是台灣螢火蟲的大宗,此屬中大部分的種類都會將頭部隱藏在前胸的背板上此屬的雄蟲腹部有六節腹版,而雌蟲則是七節,還有,一般來說,雌蟲的體型都比雄蟲還要大,絕對不是因為雌螢火蟲是女強人,而是雌蟲要生小寶寶,所以體型比較大。紋螢是這一屬中最特殊的,因為除了紋螢夫妻以外熠螢屬的螢火蟲,都長得十分相像,而且是夫妻倆都有飛行能力。

  熠螢屬為什麼會叫做熠螢屬呢?因為熠螢屬的成蟲,閃爍的發光是他溝通的形式,所以稱為「熠螢」;另外牠們的觸角呈絲狀,所以大家又叫牠「絲螢」。

 

※註:熠-發光,閃光的意思。

 

脈翅螢屬〈別名:狹翅螢屬〉-Genus Curtos Motschulsky

        脈翅螢屬目前在台灣以發表的種類計有8種。雌、雄外型相似,均有完整翅。已知的種類腹部均為黑色,觸角為絲狀,外型上和熠螢屬的種類很類似。但由於成蟲翅鞘的左、右翅緣,各有一道縱向隆脈,和熠螢不同,因此稱為「脈翅」螢。

 

窗螢屬-Genus Pyrocoelia Gorham

     窗螢屬是螢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類,目前在台灣已發表的種類計有5種。主要特徵為:前胸背板很大,頭部完全隱藏在前胸背板下。在前胸前緣有2個透明窗點,此為「窗螢」一名之由來;雄蟲翅完整;而雌蟲無後翅,翅鞘則幾乎完全退化或僅具短翅鞘。雄蟲可見腹板有7節;雌蟲可見腹板有8節。觸角均呈鋸齒狀。

 

※註:本屬屬名在1964年經McDermott指定模式種後變更為Lychnuris Dejean,但是由於Lychnuris的模式種早已由後續單模種產生。依國際命名法規,該作者的模式種指定無效,因此原屬名Pyrocoelia仍是正確學名。

 

短腳窗螢屬〈別名:薄翅螢屬〉-Genus Diaphanes Motschulsky

        短腳窗螢屬目前在台灣已發表的種類計有7種。本屬的觸角為絲狀或鋸齒狀,在外部型態上和窗螢屬很纇似,主要的差異在於本屬的觸角比較短,所以稱為「短角窗螢屬」。由於本屬的種類翅鞘多為淡色,甚至略為透明,使下層的後翅顏色浮現,從外觀上會覺得翅鞘很薄,所以又被稱為「薄翅螢屬」。

 

鋸角螢屬-Genus Lucidina Gorham

        鋸角雪螢屬是目前在台灣已紀錄的種類有5種,但是其中兩種可能在台灣沒有分布。由於其觸角均為鋸齒狀,故稱為「鋸角雪螢」。外形上,此屬和窗螢屬的種類有些類似。大體上得差異為鋸角雪螢屬的體形較為細長,且雌、雄外形相似,都具有完整翅。另外,細部的差異為鋸角螢屬的雄蟲可見腹板有8節;雌蟲可見腹板有7節,此特徵與窗螢屬剛好相反。

 

櫛角螢屬-Genus Vesta Laporte

        櫛角螢屬目前在台灣已記錄的種類計有四種。外形上:雌、雄的外形相似,均有完整翅。雄蟲觸角呈明顯櫛齒狀,故稱為「櫛角螢屬」;但雌蟲觸角櫛齒特徵較不明顯。部分種類,向卵翅櫛角螢雌蟲反而有點接近鋸齒狀。腹部節數和鋸角螢屬一樣,雄蟲可見腹板有8節;雌蟲可見腹板有7節。

 

幼蟲部分:本屬幼蟲食性上不清楚,有可能是以蕈類為食物。

 

黑脈螢屬 〈別名:紅翅螢屬〉-Genus Pristolycus Gorham

        本屬目前在台灣只發現一種。外形上:雌、雄蟲外形相似,均有完整翅;前胸背板很大,頭部大部分隱藏在前胸背板下。翅鞘為桃紅色,有數條黑色的縱向隆脈。由於在台灣的螢科昆蟲中,只有本屬的種類翅鞘為桃紅色,因此又被稱為「紅翅螢屬」。雄蟲可見腹板有6節;雌蟲可見腹板有7節。習性上,成蟲為夜行性。雄蟲腹部無發光器,但末端會有不明顯的發光現象;雌蟲不會發光。

 

幼蟲生活在山澗周圍,具有潛入水中補食螺類的特性,為半水生型幼蟲。

 

扁螢屬〈別名:巨螢屬〉-Genus Lamprigera Motschulsky

         扁螢屬目前在台灣已紀錄的種類僅有一種。外型上和其他螢亞的種類一樣,前胸背板很大,頭部完全隱藏在前胸背板下。雄蟲觸角為絲狀,但相當短,只超過眼睛外緣一點點。由於此屬在東南亞部分種類的幼蟲,體長可長達9公分,相當巨大,因此又被稱為「巨螢屬」。

 

垂鬚螢屬〈別名:鬚櫛角螢屬〉-Genus Stenocladius Deyrolle et Fairmaire

        目前垂鬚螢屬中在台灣已發表的種類只有一種。這一類螢的雄蟲有完整的翅,觸角是類似羽毛的櫛齒狀。有研究人員為了把垂鬚螢屬與櫛角螢區別開來,就把這種觸角的特徵稱做「鬚櫛角狀」,所以這一屬又稱做「鬚櫛角螢屬」﹔雌蟲則完全無翅,外形為蠕蟲狀。

 

弩螢屬〈別名:角螢屬、南方螢屬〉-Genus Drilaster Kiesenwetter

     弩螢屬的成蟲都是日行性,且不會發光,所以是螢科中最不起眼的一屬,由於前胸背板的形狀類似古時候射箭所使用的弓箭,因此稱為「弩螢」。目前在台灣已發表的種類有9種。雌、雄外形相似,頭部的一部分隱藏在前胸背板下;雄蟲可見腹部有7節,雌蟲可見腹部有6節。觸角為絲狀或微弱的鋸齒狀。

 

雙櫛角螢屬〈別名:鹿角螢屬〉-Genus Cyphonocerus Kiesenwetter

     雙櫛角螢屬目前在台灣以記錄的種類有四種。外形上:本屬都是中、小型的螢火蟲;雌、雄蟲外形相似,都有完整翅。主要特徵為:觸角呈雙櫛角狀。由於雙櫛角的形狀類似鹿角,因此又被稱為「鹿角螢屬」。雄蟲可見腹板有8節;雌蟲7節。
幼蟲部分:國內資料不全,但參考國外文獻,研判應該均為陸生。

 

參考資料/圖片-台灣螢火蟲      撰文-馮楚芸、林慶祐、藍君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