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翅螢屬〈別名:狹翅螢屬〉-Genus Curtos Motschulsky

 

※  黃脈翅螢-Curtos costipennis

發生期:約每年4∼8月,但數量均不多。
體長:約6∼7mm。
顏色:前胸背板及翅鞘均為橙黃色,翅末端為黑色,腹部除發光器外,均為黑色。為在台灣已知的脈翅螢屬中,唯一像端黑螢的種類。
棲地:山路兩旁之叢林周圍。
分佈:全省1500公尺以下的山區有發現。
幼蟲:陸生。

註:

         本種與端黑螢類似,但可從翅鞘上之隆脈及腹部黑色特徵分辨。

 

※  紅胸脈翅螢-Curtos ruficollis Jeng et Chang

發生期:約每年4∼5月。
體長:約1.1∼12.5mm。為脈翅螢屬中,體型最大的種類。
顏色:前胸背板為桃紅色,翅鞘為黑色。
棲地:山路兩旁之叢林周圍。
分佈:目前只在新竹以北600公尺以下山區發現。
幼蟲:不詳。

※註:本種類似紅胸黑翅螢,但可從翅鞘上的隆脈特徵分辨。

 

※  梭德氏脈翅螢-Curtos sauteri Oluivier 

別名:紋胸黑翅螢、紹德脈翅螢。
發生期:約每年4∼10月。
體長:約5.5∼7.5mm。
顏色:前胸背板為橘黃色,背板中央具黑色斑紋;翅鞘為黑色。
棲地:山路兩旁之叢林周圍。
分佈:全省1000公尺以下的山區均有發現。
幼蟲:陸生。

※註:本種與紋螢及擬紋螢等類似,但可從翅鞘上的隆脈特徵分辨。

 

※  黃肩脈翅螢-Curtos mundulus

發生期:約每年5∼8月。
體長:約6∼8mm。
顏色:前胸背板為橘黃色,小楯片黃色。翅鞘黑色,在前緣及外緣有黃色斑紋,但部分個體則無。
棲地:山路兩旁之叢林周圍。
分佈:目前僅在南部及花蓮(含)以南,200公尺以下山區有發現。
幼蟲:不詳。

 

※  黃頭脈翅螢-Curtos fulvocapitalis Jeng et Sato

發生期:約每年5∼6月。
體長:約8∼9mm。
顏色:前胸背板橘黃色,小楯片黃色,頭部中央有黃褐色斑紋;翅鞘黑色,外緣有明顯黃緣。
棲地:山路兩旁之叢林周圍。
分佈:目前南部及綠島等部分500公尺以下山區有發現。
幼蟲:陸生。
註:1.雄蟲最末節發光器很大,類似熠螢屬種類。其發光現象亦有別於其他種脈翅螢,為連續三  

           次的閃爍光。
        2.本種類似黃肩脈翅螢,但可從頭部有無黃色斑紋及雄蟲發光器型式來分辨。

 

※  姬脈翅螢-Curtos impolitus

別名:粗點脈翅螢。
發生期:約每年3∼10月。
體長:約5∼6mm。為目前已知的脈翅螢中,體型最小的種類。
顏色:前胸背板為橘黃色,翅鞘為黑色。
棲地:山路兩旁之叢林周圍。
分佈:花蓮及中部以南500公尺以下山區有發現。
幼蟲:不詳。

※註:姬脈翅螢與黃肩脈翅螢,在體色與外形比例相當類似。但仍可從其體型大小的差異,及其最末節的發光器形狀和光澤來分辨。

 

※  暗褐脈翅螢-Curtos obscuricolor Jeng et Lai

發生期:約每年4∼8月。
體長:約4∼6.5mm。
顏色:前胸背板及翅鞘均為黑色。
棲地:山路兩旁之叢林周圍,尤其是靠山坡處。
分佈:目前在中、北部1500公尺以下的山區均有發現。
幼蟲:不詳。

參考資料/圖片-台灣螢火蟲      撰文-馮楚芸、林慶祐、藍君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