熠螢屬(別名:絲螢屬)-Genus Luciola laporte

 

※  黃緣螢-Luciola ficta Olvier

發生期:3~10月。

體長:約7.6~9.0mm。

顏色:前胸背板為橘黃色;翅鞘為黑色,但兩翅交合處有黃色邊紋,故稱「黃緣」螢;腹部除發光外,均為黑色。

棲地:幼蟲以水耕作物周圍之緩流水域為主要棲地環境。

分布:目前僅在高雄〈含〉以北,低海拔之農田周圍發現野生族群。

幼蟲:水生;第一節的四個端點各有一個明顯的淡黃色斑紋。

 

※  黃胸黑翅螢-Luciola sp1.

發生期:約每年3~6月。

體長:約11~14.5mm。

顏色:前胸背板為淡黃色,翅鞘黑色;腹部除發光器外,均為黑色。

棲地:幼蟲多棲息在山澗之水道、水溝內;偶爾也曾在山間小溪,或稻田內發現其蹤跡。

分布:高雄縣〈含〉以北之1000公尺以下山區有發現。

幼蟲:水生。本種幼蟲與黃緣螢幼蟲類似,但第一節無黃色斑紋。

 

※  黑翅螢-Luciola cerata Olivier

發生期:約每年3~5月,部分地區於6~7月發生。

體長:約7.6~11mm。

顏色:前胸背板為橘黃色,部分個體會有兩點黑色斑點;翅鞘為黑色。腹部除除發光器外,雄蟲為黑色,雌蟲為橙黃色淡有黑色斑紋。

棲地:山區道路兩旁之叢林中、下層。

分布:除恆春半島外,全省1500公尺以下的山區道路多可發現。

幼蟲:陸生。第一節前緣兩側有橘黃色斑紋。

 

※註:此種的成蟲與黃胸黑翅螢相像,除體型比黃胸黑翅螢小外;雄蟲最末節發光器比黃胸黑翅螢大許多;還有前胸背板黃胸黑翅螢是淡黃色的,而黑翅螢是橘黃色的;而雌蟲可重腹部顏色來區分。

 

※  三節熠螢-Luciola sp2.

發生期:約每年5~7月。

體長:約4~5mm。

顏色:前胸背板為橘黃色,翅鞘為黑色。

型態:雌、雄外型相似,但雄蟲發光器有三節〈第一節為部分區塊發光〉;雌蟲僅一節。

棲地:山路兩旁之叢林內,尤其是靠山坡處。

分布:中、南部800公尺以上的部分山區道路有發現。

幼蟲:應為陸生。

 

※註:此種雖與黑翅螢類似,但體長明顯短小許多。

 

※  紅胸黑翅螢-Luciola kagiana Matsumura

發生期:多集中在每年4~6月;部分地區在1~7月亦可發現。

體長:約10~12mm。

顏色:前胸背板為桃紅色,翅鞘為黑色;腹部除發光器外,均為黑色。

棲地:山區道路兩旁之叢林中、上層。

分布:全省1500公尺以下的山區道路旁可以發現。

幼蟲:陸生

 

※ 小紅胸黑翅螢-Luciola sp3.

發生期:約在每年的4~7月。

體長:約6.5~10mm。

特徵:前胸背板為桃紅色,翅鞘為黑色;腹部發光器前一節有白色斑紋,其餘為黑色,

棲地:山區道路兩旁之叢林中、上層

分布:全省1500公尺以下的山區道路兩旁之叢林中、上層。

幼蟲:不詳應為陸生。

 

註: 

         此種與紅胸黑翅螢相像,但體型明顯較紅胸黑翅螢小,且雄蟲發光器前一節的特徵不同。

 

※  紋胸黑翅螢〈紋螢〉-Luciola filiformis Olivier

發生期:低海拔的出現在約每年的3~6月,中海拔則於5~7月出現;墾丁地區則曾在8月還發現少量個體。

體長:約5~8mm

特徵:是前胸背板橘黃色,中央有黑色斑紋;翅鞘為黑色;小楯片為黑(低海拔)或橙色(中海拔),

            但亦有中間型。

棲地:山區道路兩旁之叢林中、下層。

分布:全省2200公尺以下的山區道路。

幼蟲:陸生。

 

※註:本種雌、雄蟲外形不同。雄蟲翅完整,雌蟲則為短翅鞘。

 

※  擬紋螢-Luciola curtithorax Pic

發生期:約每年4~8月。

體長:約6~7mm。

顏色:前胸背板橙紅色,中央有黑色斑紋;小楯片為橙色,翅鞘為黑色。

棲地:山區道路兩旁之叢林中、下層。

分布:全省1000公尺以下的山區道路兩旁均有發現。經常與黑翅螢、紋螢混棲。

幼蟲:陸生。 

 

※註:雌、雄蟲均有完整翅,但雄蟲與紋胸黑翅螢類似。可由發光器形狀及部分個體的小楯片顏色來分辨。而雌蟲可直接從摰的完整與否來區分。

 

※  大端黑螢-Luciola anceyi Olivier

發生期:約每年4~6月。

體長:約10~15mm。為端黑型螢火蟲中,體型最大的種類。

顏色:前胸背板及翅鞘均為橙黃色,翅末端為黑色。雄蟲發光器兩節,雌蟲一節。除發光器外,腹部均為橙黃色無明顯黑褐色斑紋;此點可與其他端黑形螢螢火蟲區別。

棲地:雄蟲喜歡棲息在山路兩旁之最高的植物端頭。

分布:全省1500公尺以下的部分山區道路旁有發現。

幼蟲:陸生。背部佈滿明顯的棘狀突起,此特徵可與其他類似幼蟲區別。

 

※  邊竭端黑螢-Luciola terminalis Olivier

別名:端黑螢。
發生期:約每年3∼10月。
體長:約7∼11mm。
顏色:前胸背板及翅鞘均為橙黃色,翅末端為黑色。
雄蟲腹部有兩節發光器,發光器前兩節的左、右側黝黑褐色斑紋,是「邊褐」一名之由來;雌蟲只有一節發光器,發光器前兩節側邊黑褐色斑紋較不明顯。
棲地:棲地以平原為主,尤其以稻田周圍最多。
分佈:高雄以北300公尺以下的稻田及稻田附近平坦地區偶爾可發現。
幼蟲:陸生。外形及顏色均與黑翅螢幼蟲極為相似,目前僅能從幼蟲的腹部顏色上來概略區分。本種腹部的顏色較黑翅螢幼蟲來的淡些,且乳白色布為較黑翅螢多些。

 

※  端黑螢-Luciola praeusta Kiesenwetter

別名:節腹端黑螢、小端黑螢、黑端螢。
發生期:約每年6∼8月。
體長:約7∼11mm。
顏色:前胸背板及翅鞘均為橙黃色,翅末端為黑色。
雄蟲腹部有兩節發光器,在發光器的前一節為黑褐色;雌蟲只有一節發光器,在發光器前一節的黑褐色斑紋不完整。
棲地:雄蟲喜歡棲息在山路兩旁之最高的植物端頭。
分佈:全省1500公尺以下的部分山區道路旁有發現。
幼蟲:陸生。第一節前緣具有明顯的橘黃色斑紋。本種與邊褐端黑螢及黑翅螢幼蟲類似,但可依第一節的黃色斑紋大小來區分。

※註:本種與大端黑螢、邊褐端黑螢及條背螢之外形相似,但可先從微棲地及體型大小概略判斷,再從腹部之發光器形狀及黑褐色斑紋位置去確實鑑別。

 

※  條背螢-Luciola substriata Gorham

發生期:約每年4∼10月。
體長:約8∼11mm。
顏色:前胸背板及翅鞘均為橙黃色,翅末端為黑色。
型態:在兩翅的交合處,有一條明顯淡色縱紋,是「條背」名稱的由來。雄蟲腹部最末端之發光器為明顯倒三角形,發光器前一或二節為黑色;雌蟲只有一節發光器,發光器前一節為黑色。
棲地:湖泊或稻田周圍之叢林。
分佈:全省及金門300公尺以下的池塘、溝渠或稻田有發現。
幼蟲:水生。形狀扁平細長,形狀類似小片枯竹葉。

 

參考資料/圖片-台灣螢火蟲      撰文-馮楚芸、林慶祐、藍君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