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古蹟
首頁 向上 淡水古蹟 淡水的小吃 淡水的人 淡水風景

 

滬尾砲台         紅毛城        福佑宮         清水祖師廟       龍山寺       鄞山寺

重建街很長喔

                 重建街

            米市仔街

     滬尾偕醫館

淡水禮拜堂

馬偕街

牛津學堂

 

 

建 街

特色一:建街是淡水最早的街道,大約兩百年前就形成了。建街是條由下往上發展的斜坡道路,因為主要是經營商業,所以建築的房子都屬於「商店住宅型」,大門不是很寬,房子後面卻很長,像一個長方形。房子前面拿來作生意,後面住人。

特色二:因為是商業區,所以沒有騎樓給人躲雨;也因為這條路是設計給人力車、轎子的人行人走的,所以很小條。由於房子是蓋在山坡上,地面的高度差距有點大,所以每戶人家都必須蓋石頭做成的樓梯方便出入。

米 市

  這段路以前叫「米市街」,當年這裡的米店輾米廠很多,是個非常熱鬧的地方。待我們在清水祖師廟前面會看到間土地公廟,傳說米市街的人想用這間廟的風水來賺大錢,還有下面其他的商店競爭。

滬 尾 偕 醫 館

  馬偕醫生在一百多年前,在這裡幫很多人看病,有台灣人也有外國人。房屋本身是閩南式建築,門窗卻是西洋式。中國跟國打仗的時候,馬偕醫生在這裡治療了很多士兵。

淡 水 禮 拜 堂

  從前這裡的鐘聲可以傳到對岸的八里,目前仍然保存百年古鐘台快有一百年歷史的古風琴。因為很亮,是很多畫家最喜歡的寫生目標。

馬偕街

馬偕街是全台灣唯一以外國人命名街道其中三條中的

 

牛津學堂

  牛津學堂又稱理學堂大書院。1872年到1880年間,馬偕以露天教育方式,於路邊榕樹下、溪邊、海邊傳教,因感於創校之重要,便於光緒六年(1880)返回加拿大渡假之際,於故鄉牛津郡募款美金6215元。回到淡水後便開始興建學校,此校於1882年落成,馬偕為了紀念故鄉人的支援,乃以故鄉郡名來命名以示飲水思源之意。

  牛津學堂頗富中國傳統建築色彩,採用均衡對稱,坐北朝南,正面為三開間,兩側各有護龍,後面並有第二落,形成四合院,今已被拆除。同時屋脊立有八座小佛塔,以代替十字架,今只剩六座,這可能是怕當時民眾無法接受「原罪觀念」而設計的。

  建材使用清水磚與閩南瓦,皆由廈門運入,其中小紅磚外面刷以油漆,以防風雨,且其尺寸比本地稍扁而且長。三合土則是以蒸熟的糯米,加上石灰與糖漿搗製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