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山寺
首頁 向上 滬尾砲台 紅毛城 福佑宮 清水祖師廟 龍山寺 鄞山寺

      淡水龍山寺為國家三級古蹟,創建於清乾隆年間,由泉州晉江、南安、惠安三邑渡海移民來淡水(今台北盆地)者,多群居艋舺地區,乾隆三年(西元1783年)乃建艋舺龍山寺,且三邑人在拓、殖地發跡後,為了延續其安海龍山寺觀音菩薩的香火,蓋其廟宇奏祀以求繼續庇蔭。故台南龍山寺,艋舺龍山寺、鳳山龍山寺、鹿港龍山寺以及滬尾龍山寺等五大龍山寺皆是以此產生的。其中五大龍山寺,又屬滬尾龍山寺創見最晚,由泉州三縣移民於咸豐年間,籌措資金,後又得武榮縣洪江海兄弟慷慨獻產地才得以建廟,於咸豐八年(西元1858年)建造,歷時八年始完成。

   民國七十四年又修建,增加一座拜亭。清光緒十二年(西元1886年)觀音顯靈助陣,巡撫劉銘傳曾奏請賜匾,御書「慈航普渡」懸於寺中。寺內供奉觀音神像及四大天王,四大天王是指東方持國天王(職順)、南方增長天王(職風)、西方廣目天王(職調)、北方多

聞天王(職雨)。四大天王再融入中國文化之後的代表意義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淡水龍山寺為典型兩殿兩廊式,兩殿式即是有三川殿和正殿,平面呈四合院型態,但其縱身較一般寺廟的比例長(12*35M),屬於清中葉時期的寺廟。屋頂瓦做的重要構件滴水和瓦當為垂尖形式且多為花草文的圖樣。此寺反映清咸豐年間之廟宇建築風格,尤其是瓜筒及石雕、龍柱之手法,甚具有研究價值。

龍山寺的正殿祭拜觀音佛祖 左邊是註生娘娘 右邊是天上聖母─媽祖
龍山寺的前方 龍山寺是這樣 龍山寺的香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