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粉製作
工具演變    製作天候
製作原料   米粉結構

 

 
流程 解說 照片說明

1. 選米

首先選用當期收割且黏度較低的在來米,由於新米容易吸收水份,因此在碾成糙米後,需依照一定的比例與上期收割的舊米混合,可降低米粉的黏性,增加其靭性,以免黏在一起。  

選米

2.  洗浸 

將米洗淨後,放入木桶中,浸泡三、四小時。

洗米

3.  磨米  

米粒吸收水份軟化後,加入少許的地下水,在過去用石磨以人力或 畜力慢慢地磨成粉液狀,現在則藉助電動磨米機。

古代石磨

4.  壓米漿

將磨好的米裝入有毛細孔的棉布袋內,紮緊袋口,施加壓力讓米漿中的水份完全瀝乾,變成塊狀的雪白濕澱粉。

米粉製作機

5.  米糰 

將塊狀的濕澱粉捏碎,放入大桶中攪拌,使之柔韌,置放一晝夜後,再製成米糰。

壓米糰

6.   

將米糰放入蒸籠蒸約半小時,使其成七、八分熟後取出。

古時候的蒸籠    莉雯老師在花壇臺灣民俗村 攝影

7.  攪拌 

用腳踏的石臼攪拌,讓米糰有適度的黏性。

石臼--攝自中山國小的中庭鄉土佈置區

8.  壓碾 

用輪粿機將攪拌後的米糰反覆壓碾,成為富有韌勁的米片

輪粿機

9.  壓絲 

將米片捲成圓筒狀,放入底部鑿滿了細孔的壓榨器中,壓出絲絲如線的米粉條。

壓絲機

10. 蒸煮 

將尚未全熟的米粉條,放入蒸籠中,以蒸氣蒸熟的米粉,就是「炊粉」;而用水煮的方式,直到米粉浮在水面,再撈起過冷水,就是所謂的「水粉」。

蒸煮米粉

11. 披曬 

待米粉冷卻後,披曬在竹架上,置於室外風乾。

披曬米粉的畫面

        由上述可知製作米粉的每一道程序都是耗時又耗工,所幸現在已有部份過程以機器替代,但是純手工製作的米粉還是令人懷念 不已,是行家的第一選擇。

 

參考出處        民俗大觀之新竹米粉  http://www.contest.edu.tw/87/endshow/4/xyz/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