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腔上來做區分,亂彈戲可以分為「福路」與「西路」兩種:福路戲為亂彈腔系統(或稱「西秦腔」),主要伴奏胡琴是「提弦」(又稱殼仔弦);西路為皮黃腔系統,主要伴奏胡琴是「吊規仔」(近似京胡)。  

      知北管的人,一聽單皮鼓打擊的節奏,即知它的派別,這也是北管西皮、福祿兩派不同的地方,內行人稱此技巧為「介頭」。同時學習兩派的技巧,戲曲界稱為「半懶〈混在一起〉番」。其它的分辨分式如下:

派別

福祿〈路〉派

西皮〈路〉派

兩派主神

福祿派戲神:西秦王爺

西皮派戲神:田都元帥

使用樂器

  福祿的領奏樂器是椰子殼作成的 『殼仔弦』(又叫做椰胡、提弦)

  西皮的領奏樂器是以桂竹筒製成的『吊規仔』(也就是京胡)

音樂特色

屬於老梆子腔系統的聲腔,因為比較早傳入台灣,所以又稱『舊路』。常用的唱腔有平板、二凡、緊中慢、慢中緊等,旋律聽起來比較激昂。

 屬於皮黃腔、吹撥腔的系統,又叫做『新路』。這兩個系統的最大差別,在於唱腔不同。常用的唱腔有西皮、 二黃、緊跺子、慢跺子等,旋律較福路平緩些,但是因為用吊規仔伴奏,唱腔又和京劇有些接近,許多對北管較陌生的人第一次聽到都會以為是在演唱京劇。

命名方式:

福路派以『社』為名,如宜蘭的福蘭社。

西皮派以『堂』為名,如新莊的俊賢堂。

傳入時間:

傳入台灣較早

傳入台灣較晚

本文內容整理自被遺忘的戲曲北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