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民族的土風舞,演變至今,一部分藝術化後搬上舞臺,以取樂觀眾為目的,例如芭蕾舞、踢踏舞。一部分則因為交通工具的發達,而傳播開來,成為大眾化,娛樂性的舞蹈,例如社交舞。今日我們所稱的土風舞是指仍保存民族色彩,地方風味的舞蹈,現分四類說明如下: 1.
鄉土舞蹈(country
dance)
狹義的土風舞即指此而言,各地的傳說、風俗習慣、歷史、地理因素的影響而形成的舞蹈。例如美國的音樂遊戲,墨西哥的蟑螂舞,丹麥的水妖舞,日本的炭坑節。 2.
民族舞蹈(National
dance)
一種舞蹈是先起源於某一地區,後來流行於全國,例如南斯拉夫的KOLO,意大利的Tarantella,匈牙利的Csards,墨西哥的帽子舞。 3.
國際性舞蹈(International
dance)
即社交舞,原起源於鄉村,後來流傳於各國,終致分不清是那一個國的舞蹈,故稱國際性舞蹈。十八世紀流傳於的華爾滋,十九世界的one-step,two-step,美國的雙人舞(round dance),德奧的Lander都屬於此類。 4.
特徵性的舞蹈(character
dance)
用特殊的樂器,特殊的服裝,道具所表現的舞蹈,例如祭典舞蹈,狩獵舞蹈,戰爭舞蹈等。特徵性的舞蹈需要較高的技巧,只有在舞蹈學校及舞臺上才看得到。 簡單的、有趣的鄉土舞蹈及社交舞,普遍的受到歡迎,故目前臺灣的土風舞活動以這兩種較為普遍。 本文內容整理自北一女呼和浩特B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