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聖廟慈祐宮文昌祠廣福宮

文昌祠

 地址

台北縣新莊市文德里碧江街二十號

 歷史沿革

新莊文昌帝君原本供奉於慈祐宮中做為配祀之神,直到嘉慶十八年(一八一三年)才獨立建祠,光緒元年(一八七五年)由艋舺縣丞傅端銓及仕紳陳式璋等遷建於現址。民國三年(大正三年)由新莊區長林明德重修。於民國七十四年時,列為三級古蹟。當時清代淡水廳只有五間文昌祠:新竹、桃園、板橋、士林與新莊,本市文昌祠代表新莊不僅是昔時商業鎮要港,亦是文風鼎盛的地方,培育出許多文人雅士;當時號稱台灣三寶,新莊江心慈便是其一,而杜逢時是台灣三筆之一,讓世人對新莊刮目相看,知道新莊有濃烈文藝氣息

本祠規模不大,占地面積893.82平方公尺,廟宇空間格局屬三合院式 -前為三川殿、後為正殿、兩旁為廊、中為內埕,三川殿門外有外埕及山門。

間架結構方面正殿為三間十五楹之疊斗式。 與承牆式混合構架,廊為四楹抬樑式捲棚構架。其坐向為坐西北朝東南,背山(觀音山,可藏風)朝水(大漢溪,可止氣),屬神居美地。

整體而言,本祠外觀色彩平常,概由屋頂的黃、檐口的藍綠及大門的紅構成,屋架以紅黃為主色,青綠、藍白、金色其次。

裝飾工藝主要是木作,雕飾不如色彩彩繪突出。石柱素淨,無繁複雕飾和對聯。

 供奉神祇

文昌祠正殿供奉文昌帝君及其左右侍者,右殿供奉歷代聖賢神位,左殿供奉魁星夫子。文昌既是星名,亦為神名,民間一般稱文昌星、文昌神或文昌公。

文昌帝君有二名侍從,左執書者為天聾,右執塵者為地啞,旨在曉諭世人凡事謙沖為懷,切莫鋒芒畢露。大魁夫子(斗魁)原為北斗七星一至四顆總稱,因魁首有第一之意,因此文昌星君乃成為學子膜拜的對象。考季來臨時考生將其准考證和供品齊供上桌,供品取諧音或表意義,如橘子表吉利、青蔥表聰明、金棗表金榜題名、芹菜表勤讀、菜頭表好采頭、桂花葉表貴人助、圓形水果表圓滿等。

 慶典

文昌祠之祭典有春、秋二祭,春祭為帝君聖誕之日,即農曆二月三日。八十二年恢復中斷數十年的三獻禮祭典。

 文物

文昌祠不像其他寺廟有很多楹聯,因為新莊人將文昌祠視同文廟(孔廟)般崇敬,文廟慣例無楹聯,因為沒人敢在孔子面前賣弄文章。

文昌祠現存一面「世範儀著」匾額,是道光四年(一八二四年)由新莊縣丞詹英敬題。

進三川殿門左側有一石臼狀的惜字爐,用來燒寫過的紙,為道光四年(1824年)之物。

正殿上方原有一"天下文明"古匾,為嘉慶二十年(1815年)關渡弟子所立,現已失竊。

山川殿門前本有一狀元路,於民國六十年間重修後廢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