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聖廟慈祐宮文昌祠廣福宮

武聖廟

 地址

台北縣新莊市興漢里新莊路三四○號

 歷史沿革

新莊武聖廟創建於乾隆廿五年(一七六0年),由汀州貢生胡焯猷於新庄米市所倡。當時興直堡是台灣北部首闢大鎮,新莊的米由苦力挑經米市巷到港口讓船運至大陸,造成新莊的繁榮發展。武聖廟也在此時興建,也是當時淡北地區最大的武廟。

嘉慶二年(一七九八年)廣東省嘉應州鎮平縣人張穆,捐錫口庄(今松山)田地為廟內香祝的產業。

道光元年(一八二0年)新莊縣丞王承烈,會同地方仕紳林平侯(為板橋林本源家之先代)等集資重修,建為前殿、正殿及後殿。當時地方仕紳高玉峰,捐廟前的地做為香燈之資。

咸豐三年(一八五三年)新莊發生漳泉械鬥,武聖廟也不能幸免於難,毀於大火之中。從武聖廟被毀經九年之久,直到同治元年(一八六二年)新莊縣丞郭志緯,首先捐助倡議重建武聖廟,並託地方仕紳高國瑞進行重修工程,同治七年(一八六八年)才告成,並在後殿迴廊豎立「重修」及「置產」二木碑。

民國卅四年台灣光復,武聖廟進行第三度的修建;還有民國六十八年進行過一次整修。民國四十六年時成立梵誦團以董廟祀,並奉朔望之課誦。武聖廟在民國六十九年成立管理委員會。

武聖廟的建築與其他廟宇最大不同地方是它的大門上不畫門神,原因是關聖帝君本身就是武藝高超的人,所以不須門神來保護。而不畫門神,大門上卻佈置有108顆的門釘,門釘原來的功用是在遮掩門板上的釘頭,現多做為妝飾用。而108顆是九的倍數,九為最大的吉數,此種是遵循古制的門扇作法。

 供奉神祇

武聖廟正殿主祀關羽,也是一般人俗稱的關公,在旁左配祀關平太子,右為周倉將軍;後殿供奉「歷代聖賢神位」。

武聖廟的主神關聖帝君  名羽 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人,是史上忠義之士。

關聖帝君在許多朝代皆有封號:
   蜀漢時謚號壯繆侯;
   宋徽宗時封忠惠公、武安王及義勇;
   南宋時又封壯繆義勇士、英濟王;
   明代稱漢前將軍壽亭侯、三界伏魘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
   到清代又賜封忠義神武大帝、伏魔大帝、忠義神武靈佑關聖大帝。

台灣信徒對關帝聖君的稱號有很多,有關帝聖君、關公、關帝、關雲長、關老爺、關帝爺、武聖、武聖帝君、文衡聖帝等。

關公的神像威武、可敬,一手持青龍偃月刀,另一手拿著春秋經,符合他文武雙全的形象。

 慶典

武聖廟定期舉行春秋兩祭,春祭於農曆正月十一至十五日舉行,正月十三日是關聖帝君的飛昇之日;六月廿至廿四日在這幾天舉行秋祭,而六月廿四日乃是關聖帝君的聖誕,皆曾在祭典中舉行三獻禮。

武聖廟的大門平常不隨便開放,只在農曆正月一日至三日、正月十一日至十五日、六月二十日至二十四日開啟,而在每年元宵節前後,廟前都會舉辦"擲炮台"活動,祈求民生安樂。

 文物

武聖廟雖經多次重修,但仍留下不少重要碑匾與古物。

最重要的碑有二:一是同治七年(一八六八年)重修時之捐獻碑,目前置於廟後空地;二是同治七年(一八六八年)新莊縣丞郭志緯所撰之重修與置產二木碑文,目前仍留於廟中左、右廂廊壁上。

在牌匾方面,則有「萬古精忠」匾,傳說是沈葆楨所書;另有拓於正殿左、右之朱文公筆蹟壁書「忠孝」、「節義」。

在古物方面,有神位數座,如艋舺分縣王丞烈、獻業施主張氏祖考批、鄭六及文衡聖帝等。

其他有一個大型古算盤,又傳說有一個五百年古銅淨香爐,這些皆是僅存重要古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