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聖廟慈祐宮文昌祠廣福宮

廣福宮

 地址

臺北縣新莊市文德里新莊路一五○號

 歷史沿革

三山國王廟,以「三山國王」為主神,屬廣東潮州籍人的守護神。由於三山國王是當時潮屬九縣人民的福神,潮州人要移民到外地時,往往都會帶著三山國王廟的「爐香」做為護身之用,等到安全抵達台灣,直覺是「三山國王」的保佑,所以有能力時會想建廟供奉,因此三山國王的信仰就在台灣各地傳佈開來。

廣福宮的興建,與潮洲移民在新莊平原開墾有密切關係。其中劉氏家族的劉和林於康熙末年到台北任通事,並從事開墾,其子承傳、承續與孫世昌繼其志業,最大的貢獻是劉承續於乾隆廿六年(一廿六一年)起開鑿了「劉厝圳」(後來的萬安陂大圳),使旱田變水田,促進新莊的經濟。

隨著潮州人經濟日漸發展,使他們有能力興築一美侖美奐的廟宇,供奉他們的守護神─三山國王。廣福宮建於乾隆四十五年(一七八○年),根據《淡水廳志》記載:「國王廟:一在新莊街,乾隆四十五年粵人捐建;一在貓裡街,道光元年劉蘭斯等捐建。主祀三山國王廟,乃潮人所奉。三山者,即潮之明山、巾山、獨山也。」

光緒八年(一八八二年)六月十六日因受附近民宅火災波及而燬,一直無人整修,直到光緒十四年(一八八八年),才由新埔潮籍仕紳陳朝綱出面,向潮籍人士募捐重建,這亦是我們現今所見的國王廟。

民國廿五年(昭和十一年)國王廟才再一次重修,崇重修後改名為廣福宮,這次重修除少數仍留在台北尤其是新莊的客屬潮州子孫外,住在新莊的閩南後裔皆不願出資,只由當時在「新莊街役場」任助役的鄭福任聯絡客屬同學及有人到客家莊募款,才得以順利修整。

廣福宮最主要的特色為客式建築,也是新莊市唯一被列為二級古蹟者。

 供奉神祇

廣福宮正殿供奉三山國王,後殿配祀三山國王夫人。三山指的是巾山、明山與獨山,隨代時有神三人出現於巾山,自稱受天所示,要掌管這三座山。宋代宋太宗征討中原,因三山國王顯聖宋軍大勝,詔封大國王連清化鎮守巾山為「清化威德報國王」、二國王趙助政鎮守明山為「助政明肅寧國王」及三國王喬惠威鎮守獨山為「惠威弘應豐國王」。

「三山國王」本是自然神,但是一般信徒只求靈驗,並不會去研究虛實,往往視「三山國王」為三「男神」,所以在後殿配祀「三山國王夫人」(俗稱後堂阿奶)。

 文物

本宮現存兩方古碑,一為乾隆十五年(一七五○年)三月由劉偉近、劉能詒等所立的「奉兩憲示禁碑」,碑的內容為禁止斂派滋事的告示,是粵人不堪閩人以修建寺祠為名,勒派苛斂並毀前立禁斂派碑,乃請淡水同知重申前禁的古碑。

此碑正是反證當時粵、潮人的三山國王廟尚未興建,故廣福宮創建年代應為「淡水廳誌」所載之乾隆四十五年(一七八○年)。

廟中另一方古碑,因風化太嚴重,字蹟不易辨認,僅能確認是劉炎光、劉南山等數十人樂捐題銀明買廟前店地的碑,但碑後的年代已無法確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