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音樂概說
山歌小調
創作音樂
大夥房藝術團
山狗大樂團
音樂欣賞



創作音樂
客家創作音樂可分為的「流行歌曲」、「兒歌」、「藝術歌曲」、「器樂曲」四種。
臺灣客家人的現代音樂,因受日本及西洋音樂的影響,加上電視錄影帶大量的進入家家戶戶,早已挑戰了傳統音樂,目前以兒歌童謠及現代客家流行音樂最為風行。 但較之國語歌曲或是台語歌曲,客家現代音樂算是小眾音樂,流行於桃、竹、苗,以及南部美濃等客家聚落。。

流行歌曲:
臺灣最知名的客家流行歌曲當屬<客家本色>、<細妹仔按靚>,許多不會說客家話的福佬和原住民等,亦可朗朗上口,音樂歌聲的絕大影響力可見一般。 
古今中外的流行歌曲,大多以描寫男女感情為主,臺灣客家的現代流行歌曲也不例外。除了男女情歌,客語流行歌也歌頌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感情,尤其早期描述離家背景、思鄉的歌曲,正是當時生活的真實寫照。 一九八O年代則受到臺灣校園民歌盛行的影響,創作內容不再侷限於男女情愛,唱出了臺灣地區客語快速流失此一令人憂慮的現象。
流行歌曲的通俗性和親和性,對於保存客家語言文化及傳統的深遠影響,應該予以正視。


兒歌:
臺灣教育制度過去近四十年不重視鄉土教育的影響,導致福佬、客家、原住民的傳統音樂,面臨了斷層現象。直至近年,才有從事兒童教育,寫作兒童詩歌的客家老師,譜寫了適合兒童的歌曲,有的歌誦爸爸媽媽,有的以擬人手法描寫植物和動物。這些題材都很適合兒童的經驗和心理。這些創作滿足了客家小學生朗誦唸謠之外的學習需求,且具有客家語言和文化傳承的教育意義。


藝術歌曲:
日據時代開始,客籍音樂工作者也受到西方音樂的薰陶和影響,當時的工作者已經創作出了歌劇、獨唱和合唱曲等西方音樂架構的作品。至近十餘年,又隨著本土意識的反思,接受西方音樂教育的客籍音樂工作者,對於傳統的客家音樂有了新的嘗試,他們卻把傳統的客家山歌,結合了鋼琴獨奏、木管五重奏、管絃樂團等西方音樂元素,為其重新編曲,甚至創作,賦予客家山歌等傳統音樂不同的藝術生命。


器樂曲:
日據時期,二十世紀初,台灣樂壇開始廣泛受西方音樂的風潮影響。一百多年來,台灣音樂界已經能夠掌握西方的作曲技巧,創作出西方音樂風格的作品,甚至融入中國音樂傳統加以創新。現代投入器樂曲創作的客籍音樂家人數更多,作品風格也更多元。

Copyright (C) 2003 By [ Touch The Future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