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歲時祭儀之新正:
1. 年初一:
(1) 開門焚香燒金 (必須選吉時) 燃炮竹。
(2) 祭祖:必須選吉時全家到齊,通常以香、燈、茶酒、果品、甜粄、三牲祭拜,燒香,海陸豐、饒平以齋菜祭祖。(不得燒銀紙)
(3) 出行燒金:擇吉時向吉方出行並到寺廟焚香燒金祈願。
(4) 拜年:後輩向長輩拜年,長者給紅包。
(5) 拜水頭:到水源頭焚香燒金,並將神茶注入水源。
(6) 開牛欄:開雞舍 (由家長送紅包)
(7) 焚香、關門、燒金、燃炮竹 (選吉時)
(8) 各廳間點燈、並忌講不吉利言語。不得開箱櫃、米缸、煮飯、掃地、洗晒衣服、看書。
2. 年初二:
(1) 外嫁女兒與女婿等轉外家。
(2) 海陸豐、饒平祖籍者正式以三牲等祭祖過年。
(3)
本日仍應點燈,除不得講不吉利話及到垃圾外,其他禁忌解除。
3. 年初三:送窮鬼、清掃房屋庭院,焚香放銀紙、燃炮竹將垃圾送遠處倒掉,日夜不再點燈,蓋老鼠出嫁也。
4.
年初五:開張大吉,客家人稱做「出年架」,意思表示年節到這一天結束。為了表示年節結束,馬上要邁入正常生活,神桌上供的春飯、年粿、甜點、柑塔等祭品也必須撤除。舊時俗信,撤走的春飯,碗底下若有水分,表示這一年多雨水;有些人也用春飯炒油保存,相傳可治兒童痢疾或氣喘病。客家人也則於這天舞龍舞獅送年。年謠說:「正月是新年,燒香奉祖先,紙爆響連天;家家貼紅聯,人人滿好言,村村舞獅龍,鑼鼓鬧錚錚。」
5. 年初七:傳統年俗中的爭月初七,俗稱「人日」或「七元日」,中國古代漢朝東方朔(占書)謂「歲正月一日占雞,二日占狗,三日占豬,四日占羊,五日占牛,六日占馬,七日占人。」它的意思是「由雞、狗、豬、羊、牛、馬而至於人,這是說明動物演化的過程,亦可知一千六百餘年前,我國對於人類進化以有科學思想的啟發。歲首取一日為雞,得吉者,因星占家取懺於吉祥,為卜年年美滿的佳兆。」傳統的七元日,客家古老的習俗是:「稱人日為眾人生日,家家做湯圓,製煎餅。」另外是有七種菜的習俗,七種菜是芹菜、波菜、蔥、蒜、韭菜、芥菜以及茴香,其中芹菜含有勤奮,蔥為聰明、蒜代表精於計算的涵義,此習一直維持到太平洋戰役後,才漸為客家人忽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