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泡溫泉,可促進血液流通、鎮定神經、促使身體組織柔軟化、消除酸痛等功能,深受大眾喜愛, 至於坊間所稱各種神奇的療效目前並未有醫學的證明,不過「水」本身就有不錯的療效,水的浮力可減輕體重負荷,放鬆肌肉及關節;適度的水溫可促使體溫上升,血管擴張、血流增加,並能將老舊廢物迅速排除,強化新陳代謝。血液循環順暢了,自然也有助於消除疲勞。所以如果沒空去洗溫泉在家泡泡熱水澡也不錯。
A:洗溫泉就像游泳一樣,一下子進入高溫的溫泉池,身體可是受不了的,所以進入溫泉池之前建議先用溫泉水做個「暖身浴」,先從腳淋起,慢慢往上,肩膀全身都要用溫泉水潤濕,然後靜靜地進入浴池中泡,剛開始若不能適應水溫的話可先泡泡腳,然後慢慢坐下,只泡到胸口部分,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半身浴,約浸個3-5分鐘後左右,全身都暖和起來後,再慢慢泡到肩膀高度,也就是全身浴。漸進式的入浴法,可以避免腦充血的現象。
A:泡湯時應該由低溫池 慢慢進入高溫池依次以5分鐘為宜,5分鐘後站起來休息一下再繼續浸泡,這樣的過程連續六次約30分鐘,這樣就夠了。一天泡湯不要超過三次,如果汗流太多,或是脈博一分鐘跳動120下,表示您泡過頭了。
A:泡湯時若有心悸、頭暈的現象產生,應該緩緩起身,步出浴池,安靜休息片刻,如果情形沒有改善,就要停止泡湯。進入室內浴池前應檢查通風是否良好,若是密閉的空間就不適宜泡湯。
A:泡湯是一件多美好的享受,當然好東西要和好朋友分享,不要一人獨自去泡湯,最好結伴去洗溫泉,這樣如果有緊急狀況也有人可互相幫忙。
A:依皮膚承受力,水溫38-42℃最適中,小心高溫溫泉對身體過度的刺激,因血液流速過快,引起暈眩的感覺。
A:安靜身心,全神貫注讓溫泉的物理刺激在體內形成有益的治療作用,這就是溫泉泡湯修養之道。所以在溫泉池內走動是極不禮貌的,況且水紋的波動也會引起其他人不舒服的感覺。
A:入浴前後要多補充水分,以保持體內平衡;入浴後更應補充水分,以補充泡湯時流失的水分。喝水時也應小口小口慢慢的喝,以幫助身體的新陳代謝新陳代謝作用。入浴後,不要喝咖啡、濃茶或者抽煙、喝酒等以免過度刺激。
A:飢餓時、剛飽餐後都不要立即入浴, 睡眠不足或熬夜用腦過度時,猛然泡湯,可能會導致腦部貧血或溫泉休克現象。 喝酒或醉酒後,不要立即入浴,由於溫泉浴使血液循環加速,醉酒泡湯,小心腦溢血。 長途舟車疲倦、勞累時,剛做過劇烈運動後,女性經期前後,孕婦、心臟病、高血壓患者、身體發燒,急性疾病患者,最好不要浸泡溫泉。
A:溫泉活動並非人人皆宜:十二歲以下的兒童不宜泡泉,因為兒童尚未發育完全,泡溫泉反而有礙健康,若是家長帶著自己的小孩泡所謂的“親子池” ,則以低溫溫泉為宜。
A:許多泡湯業者會提供顧客進行全身按摩,但這其實是泡溫泉的一大禁忌,因為泡溫泉會加速全身血液循環,此時只需靜靜的休息並不適合全身的按摩,以免血液流速過快而造成身體不適。
A:泡湯正確的作法,是靜靜躺在溫泉池中,享受溫泉滲入身上的感覺,況且泡溫泉會加速全身血液循環,穿著緊身泳衣並不恰當,有些業者戶外的湯池因為溫度並不高,故穿著泳衣就像在溫水游泳池戲水一樣。
A:泡完溫泉後不宜直接進入烤箱中蒸烤,以免造成眼睛因淚液蒸發,失去排除髒物的功能,容易繁殖細菌。溫泉中的硫磺及礦物質可能因附著於眼球表面,而導致角膜破皮、發炎。
A:據喜歡泡公共浴池民眾的說法,敢在公共浴池坦裎相見的湯友們應該都沒什麼毛病,況且大家可以發揮互相監督的功能,經常泡公共浴池的人,在互相影響之下,可學習適當的泡湯常識及泡湯禮儀,並且會注意自己的公德心,如果發生緊急狀況也有人可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