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畜魂碑上帝公的祭典

周圍環境的互動紅茶文化炸包回北投市場首頁

   
   

  
  在政府實施「電宰」豬肉之前,北投市場零售的豬肉均在「北投屠宰場」宰殺;「屠宰場」成立於日據時代,位於現在磺港路與磺港溪之間,接近磺港路的大豐停車場附近﹝根據現場考察,屠宰場為坐東向西,大致位於現一一九號公園的籃球場上,面向磺港路﹞。
屠宰場為一方形黑瓦平房,正中央有四口灶,灶上並有一只煙囪直聳入屋,是為了煮熱水燙豬拔毛之用,可同時供四戶業者工作;建物左側﹝南側﹞有一口井,雖說是用來清洗豬隻,但因這口井絲毫不受磺水的污染,也成了附近許多人家的飲水來源;據說也由於磺港溪旁開井非常不易成功,總是冒出磺水,不適合飲用,所以這口井更顯的彌足珍貴;左後方則為病死豬的焚化廠,經獸醫檢疫有問題的豬隻即送往焚化。

  我們想像在當年的磺港溪畔,周圍甚少家屋,午夜一、二點方形屠宰場上的煙囪冒著陣陣的炊煙,偶而焚化廠上也有著火光,也就能夠明白為何當時「北投屠宰場」總是伴著許多的靈異傳說;而據說這也是促使後來在正後方設立「畜魂碑」,供豬肉販業者祭拜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