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概述
【研究觀點】
更多人加入反核運動
  反核運動走了卅多年,這場反核耐力戰,從當年環保團體與貢寮居民的反核四運動、蘭嶼達悟族的反核廢運動,雖然歷經多次的挫敗,但他們卻從未放棄非核家園的建立,只是他們的努力並未引起台灣社會廣大的迴響。台灣反核運動沉寂多年後,因為日本福島核災事件,喚醒更多人意識到核電廠的危險;再加上核四層出不窮的工程問題,反核運動終於再起,上萬民眾走上街頭表達廢核心聲。跟以往不同的是,讓許多從未走上街頭的民眾首次站出來,反核遊行隊伍組成非常多元,有環保、教育、原住民團體,也有藝文界、宗教界參與,甚至是全家大小一起出動,年輕人參加的比例也大增。
核四公投門檻高於世界各國
  自從核四興建以來,問題層出不窮,例如建造時間拖太久、工程設計、設備老舊、試運轉、廠址等問題。如果政府直接宣布廢除核四,這樣就不會有公投的問題。目前政府的態度傾向於以公投決定存廢,但公投法關鍵問題在於:投票門檻必須公民數投票權人一半以上,且有效票超過二分之一才有效力,才能讓公投結果具有效力。台灣自2003年《公投法》立法以來,台灣共舉辦過六次全國性公投,都是因未達門檻而遭否決。面對如此過高的門檻,幾乎讓公投無法反映民意。如果要讓公投有公信力,就必須先參考世界各國的公投門檻然後再進行修公投法,合理地降低公投成立的門檻。因此,我們認為核四公投政府必須提供充分相關的資訊,讓全民皆能了解攸關國家發展的大事,這樣才有理性公投的決定。如此一來,無論要廢除核四或是要用公投,都是一個解決紛爭已久的契機,也是政府重新檢討如何提升能源效率與發展綠能的契機。
核四原址是可以改建成其他用途

  如果核四停建後,我們認為正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將核四電廠重新規劃再利用,例如在原址發展再生能源或是再生能源研發中心,核四電廠位在海邊適合發展風力、太陽能發電,也可以考慮將核四轉型為天然氣發電廠;甚至發展成觀光地區,將核四改造成能源博物館或遊樂園,像德國卡爾卡鎮用核電廠改造的主題樂園就是典型成功範例,所以核四也可以朝主題樂園規劃並結合附近的觀光資源,促進當地的經濟,創造就業機會。以上建議,不僅可以降低為了蓋核四已投入經費高達3000億元左右的損害,也可以有機會發展再生能源,這些都是值得大家思考的方向。


參考資料:研究團隊編寫
圖片來源:研究團隊製作

top
底線
臺北市大安國民小學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最佳瀏覽尺寸 800 x 600 & IE 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