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廟宇格局][鎮廟六寶]
首頁 
專題簡報 
地理環境 
廟的歷史 
神明故事 
藝術之美 
祭祀禮儀 
訪問活動 
社區互動 
製作團隊 
網站導覽 
知識大挑戰 

 

    開漳聖王廟位於高雄市鳳山區忠義街132號,到目前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

    開漳聖王廟中所祭拜的主神是開漳聖王陳元光,唐朝人,年幼時跟著父親陳政到福建,後來繼承父親的職務繼續開墾,並上書皇帝建議在漳州建立行政區。武后垂拱二年(西元686)時受封為第一任漳州刺史,積極建設漳州,後來也為了平定亂事受傷而死,百姓知道他的死訊後都十分傷心。後來朝廷並下詔為陳元光立廟奉祀,福建人民也因感戴他的恩德,尊為聖王。

    清朝統治台灣後,有許多漳州人民會將家鄉信仰香火帶到台灣各地,其中有一支在乾隆三十五年(西元1770),在鳳山縣大竹里下陂頭街的西邊,有個叫做竹巷的村落,建了一個土 祠堂,堂中供奉陳聖王的金身,香火十分鼎盛。嘉慶六年(西元1801)由張元音奔走募款建新的開漳聖王廟。光緒七年(西元1881),再由商民通裕號捐款修建,當時已擁有房屋23間,每年可收田租一百五十石,糖租五千斤,可見當時開漳聖王廟頗具規模。

    日治時期,開漳聖王廟由李汝福管理,當時的廟產占地約有40餘甲,是鳳山首富,因此有「銀聖王」的美譽,並與龍山寺、雙慈亭(又稱鳳山媽祖廟)、城隍廟(又稱鳳邑城隍廟)共享有「四大古廟」的美譽。

    政府遷台後,開漳聖王廟協助收容遷台之大陳義胞,劃地借用給忠義新村管理委員會。民國65(西元1976)時忠義新村管理委員會解散,因此要求將借用的土地及地上物歸還開漳聖王廟,但住民無意歸還,後來廟方管理委員會對住民提起訴訟,經由協議於民國85(西元1996)3月完成拆除整地,廟埕頓時開闊起來,並於民國87年開始動工興建,為期一年興建完成中山西路一座古色古香、雄偉的牌樓,與開漳聖王廟相互輝映,更是顯得莊嚴神聖。

    開漳聖王廟的方位原本是坐南朝北。廟公黃幹事告訴我們,聖王廟前面有一潭清澈湖水,俗稱龍穴。黃幹事還說,龍穴在連日大雨導致湖水滿出的時候,會自己將多餘的雨水吸入湖中,久未下雨而導致湖水逐漸變少時,會有水從湖中冒出,所以當地人便將此湖稱為龍穴。但某天突然狂風暴雨,閃電打雷,其中的一道閃電擊中了那面清澈的湖水,從此以後那面湖水就如同一般的湖水一樣,不再具有靈性。後來就在民國61年拆除,剛好遇到當時有都市計畫,四周廟地興建許多洋樓店舖,聖王廟跟著進行重建,重建時經擲筊請示開漳聖王後,改為坐北朝南,於民國64年完工。在重建的過程中,由於當時還缺少保護古文物的意識,都認為「新的比舊的好」,所以沒有保留太多舊廟時期的文物,真的很可惜呢!

    民國90年,第八屆聖王廟管理委員會討論重建後已經歷26年,歷經多次強風豪雨的侵襲,所以廟頂屋瓦毀損嚴重,雨水滴漏使廟內壁牆彩畫斑駁不堪,所以決定將廟頂全部拆除整修,於民國91年完成驗收。

 

知識小百科

名詞解釋-鳳山:

  • 鳳山市為南台灣最古老的城邑之一,因為南方有個丘陵叫鳳鼻山,因為形狀似鳳,遠觀如鳳凰張翼,所以被稱為鳳山。鄭氏時期,鳳山地區為萬年縣大竹里。清領後期,由於此地是從屏東平原到達台南府城必經之地,十分熱鬧,被稱為下坡()頭街。

廟公口中的大陳義胞,為何呢?

  • 指民國44年由中國大陸隨國民政府撤退至台的浙江省大陳島居民,被稱「義胞」,是因為當時中共想統治大陳島,但居民們並不想被統治,所以國民政府便稱他們為「義胞」。

為何說以前的廟宇較為有錢?

  • 在第三次參訪時廟公李先生提到,在政府遷台時,有許多人民因為害怕國民政府來臺占領他們的財物、土地,所以在開漳聖王廟附近的人們便將部份的財產、土地贈與開漳聖王廟。

     

    參考資料:

 

 

 ▲TOP

 


Copyright (c) 2008 My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cshingda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