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

龍山寺

鹿港龍山寺始建於明末清初,於清乾隆五十一年(西元1786年)遷建現址,歷二百三十餘年;目前鹿港龍山寺的建築大體保留自清道光、咸豐年間重修時的舊貌。

鹿港龍山寺不惟歷史悠久,其寺廟建築規模宏大,格局完整,工藝精細,別具匠心,是台灣傳統建築中最具有藝術、建築與工藝等完整歷史價值的作品之一。

鹿港龍山寺現獲頒定為台灣之「國定古蹟」。

 

介紹

    唐太宗貞觀十二年(六三八)盧國公程咬金奉旨率軍入閩,于晉邑南方一帶平寇,得普現殿觀音神助,於貞觀十三年(六三九)捐俸千金督修廟宇。至宋真宗景德元年(一○○四)鄉賢安連濟鳩眾修葺,增建東西護屋及後殿,因安連濟熟識堪輿,而殿宇形似「鳳穴」,取其「龍翔鳳舞、灣海必昌」,所以易名為「龍山寺」。
    龍山寺裡有副蓮式駐尊,是防止雨滴落下導致木頭腐爛之用
    也有圓形的,以樟樹製成,方形則是杉樹製成,所以又稱圓樟方山
    緊接著看到的是八字門,具有迎接賓客之意
    走進裡面會看到一個門,門的上方是半圓,圓是以規畫成,下方是以方型,是以矩畫成,故有規矩之意
    寺裡的太歲是以六十個組合而成,也是以天干地支
    一間廟寺裡其實隱藏了很深的意義

    鹿港龍山寺是一個大型建築物,被認為是現在在台灣保存最完整的清朝建築物。整個廟宇最重要的是其建築和雕刻。例如:五門殿前有一對精緻的龍柱,每根龍柱各有五隻鶴飛翔其上,象徵「十全十美」、五門殿兩旁的龍、虎堵石雕,均採深浮雕方式,龍堵的石雕構圖中,龍在空中騰雲駕霧,下方雕飾有二隻鯉魚,並以岩石做成禹門的造型,象徵「魚躍龍門」、五門殿正門兩旁有一幅木刻對聯,這幅對聯說明了鹿港的開港、龍山寺創寺、重興的意義等等。是代表龍山寺所代表的歷史古蹟意義及文化傳承價值。

建築

    鹿港龍山寺為三進二院的建築格局,由前至後分別為山門、五門殿(含戲台)、正殿(含拜殿)、後殿。龍山寺建築仍保存道光十一年(一八三一)重修時的風格,期間雖歷經重修,但仍不失傳統格局。龍山寺面寬三十四公尺餘,進深一五七公尺餘,佔地一千六百餘坪。龍山寺的建築格局與雕刻、彩繪藝術,被喻為台灣民間藝術的殿堂。

天后宮導覽圖

 

古蹟等級:國家一級古蹟

地址:彰化縣鹿港鎮龍山里金門街81號

 

供奉神祇

 【1】觀音菩薩 (主祭神祇)

 【2】十八羅漢

 【3】境主公與註生娘娘

 【4】三世佛

 【5】地藏菩薩

 【6】北極大地

 【7】太歲星君

 【8】文昌帝君

 【9】大聖公

 【10】龍王尊神


 

天后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