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伸港鄉泉州社區是台灣最早高甲戲的發源地,隨著地方戲曲沒落,逐漸被人們所遺忘,80歲國寶級葉赤牛老師不捨戲曲沒落,再找社區民眾組團員開始了高甲戲傳承計畫,之後還代領團員到處表演獲獎無數。
葉赤牛老師說:『八歲和北管結緣,十九歲被人引介學「高甲南」,其是結合北管、南管一種戲曲,節奏更明朗、熱鬧,一開始是打鑼,後來認真學,學管弦入文場,在戲班薪水升到了八塊,太太也是戲班小生,人生如戲,就是他的寫照。』

 

 

 

 

 

 

 

 

 

 

 

 

 

 

 

 

 

 我們問老師為甚麼對這些樂器有那麼豐厚的感情?他說:『從小就開始接觸,這樣長久以來對樂器的感覺也特別深,早期是因為家境困苦,必須賺錢養家,所以就發揮自己的這項技能,不斷的賺錢,他賺錢方式有很多種,例如:跟陣頭、劇團表演等......。就這樣慢慢的培養出感情。』 所以說老師對樂器的熱忱已經無法用言語形容了!

 錦姬老師的母親:陳秀鳳是台中新錦珠劇團當家旦腳。老師的唱曲、身段、對白均由母親親自調教。父母親希望她能成為高甲戲名角,為劇團增光,將高甲戲發揚光大。老師一家人是名副其實的高甲戲藝人家族,家人全都投入高甲戲的薪傳工作中。

 老師到彰化縣伸港鄉泉州厝社區教高甲戲已有三年,因彰化縣文化局為推廣傳承高甲戲,故指派她來此授課。訪問過程老師也跟我們說明大陸和台灣的高甲戲有什麼不同,廈門金蓮陞高甲戲團是中國大陸政府所扶植的團隊,演出時無論演員挑選、道具、戲服、佈景都很講究。臺灣自兩岸分隔以來,高甲戲演出形式即與大陸不同而各自發展。

 

 

 

 

 

 

 

 

 

 

 

 

 

 

 

 

 

 臺灣的高甲戲雖然沒有政府的扶植,但高甲戲演員為求生存吸引觀眾,自行演化出「南唱北打」的演出形式,故有別於大陸的高甲戲。尤其在傳統劇目,臺灣保留原汁原味的聲腔、音樂、對白、身段,再加上北方鑼鼓的熱鬧張力,使臺灣的高甲戲演出,更具特色而精彩絕。老師學習高甲戲的過程中,因為父母給她很大的期望,所以她不管這條路多麼難走,終究堅持到最後。

     

 
葉赤牛老師

 

 

 

 

 

 

 

 

 

 

 
陳錦姬老師

 

 

 

 

 

 

 

 

 

 

 

 

Copyright © 2014 | ShengGang Junior High School

Webdesign, www.skjh.chc.edu.tw